NetherRealm Studios
NetherRealm Studios(艺术化字体为NetheЯRealm Studios)是总部设于美国芝加哥和伊利诺州的游戏开发者。NetherRealm Studios 于2010年5月成立以取代华纳兄弟交互娱乐的华纳游戏芝加哥分公司。NetherRealm Studios由共同创作过《真人快打》的资深游戏进程师艾德·布恩负责,开发的格斗游戏有真人快打系列和超级英雄:武力对决系列。[1]
NetherRealm Studios | |
---|---|
![]() NetherRealm Studios的标志,上面有《真人快打系列》角色魔蝎的剪影 。 | |
公司类型 | 子公司 |
公司前身 | 华纳游戏芝加哥分公司 |
成立 | 2010年4月20日 |
创办人 | 埃德·波恩 ![]() |
代表人物 |
|
总部 | 美国 伊利诺州芝加哥 |
产业 | 电子游戏 |
产品 | |
所有权者 | 华纳兄弟 ![]() |
母公司 | 华纳兄弟交互娱乐 |
网站 | netherrealm.com |
历史
2009年2月12日,持有《真人快打》知识产权的游戏开发商Midway Games依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在美国提出破产申请。[2][3]华纳兄弟之后在2009年7月10日获得了Midway Games包括《真人快打》、《这是维加斯》和公司组织结构的大多数资产。[4][5]当华纳兄弟关闭多数Midway Games设于伊利诺州芝加哥、加州圣地牙哥和英格兰利物浦的总部和开发工作室时,只保留了Midway Games芝加哥开发工作室,并将其纳入华纳兄弟交互娱乐旗下。[6][7]该工作室几天后更名为华纳游戏芝加哥分公司。[8][9]2010年4月20日,工作室改组为 NetherRealm Studios,取代了华纳游戏芝加哥分公司。[10][11]
NetherRealm Studios 的第一款游戏是《真人快打》,这款发行于2011年4月的游戏是真人快打系列的第九作也是《真人快打系列》的重启作品。他们以DC宇宙为题材的游戏《超级英雄:武力对决》在2013年发售。[12][13]这两款游戏的成功促使了相关续作的诞生,分别是2015年发行的《真人快打X》和2017年的《超级英雄:武力对决2》[14][15]同时,NetherRealm Studios 也研发了《蝙蝠侠:阿卡汉城市 封闭》、《蝙蝠侠:阿卡汉起源》和《WWE 不朽传奇》的Android和iOS版本。 NetherRealm Studios 的最新游戏《真人快打11》于2019年4月23日发售。[16]
游戏开发
发行年分 | 游戏标题 | 平台 | ||||||||||
---|---|---|---|---|---|---|---|---|---|---|---|---|
PS3 | PS4 | PSVita | Wii U | Nintendo Switch | Win | X360 | XOne | Android | iOS | |||
2011 | 真人快打 | 是 | 否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否 | 否 | 否 | |
真人快打街机收藏辑 | 是 | 否 | 否 | 否 | 否 | 是 | 是 | 否 | 否 | 否 | ||
蝙蝠侠:阿卡汉城市 封闭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是 | 是 | ||
2013 | 超级英雄:武力对决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是 | 是 | 否 | 是 | 是 | |
蝙蝠侠:阿卡汉起源 (手机版)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是 | 是 | ||
2015 | 真人快打X | 否 | 是 | 否 | 否 | 否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
WWE 不朽传奇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是 | 是 | ||
2016 | 真人快打XL | 否 | 是 | 否 | 否 | 否 | 是 | 否 | 是 | 否 | 否 | |
2017 | 超级英雄:武力对决2 | 否 | 是 | 否 | 否 | 否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
2019 | 真人快打11 | 否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否 | 是 | 否 | 否 |
参考文献
- McWhertor, Michael. . Kotaku. 2010-08-24 [2020-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5).
- Lee, James. . GamesIndustry.biz. 2009-02-12 [2020-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2).
- Crecente, Brian. . Kotaku. 2009-02-12 [2020-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2).
- McWhertor, Michael. . Kotaku. 2009-07-10 [2020-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3).
- Thorsen, Tor. . GameSpot. 2009-07-14 [2020-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2).
- Thorsen, Tor. . GameSpot. 2009-07-16 [2020-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8).
- Gilbert, Ben. . Engadget. 2009-07-17 [2020-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6).
- Gilbert, Ben. . Engadget. 2009-07-27 [2020-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2).
- Martin, Matt. . GamesIndustry.biz. 2009-07-28 [2020-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2).
- Nunneley, Stephany. . VG247. 2010-04-09 [2020-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8).
- O'Connor, Alice. . Shacknews. 2010-06-10 [2020-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2).
- Kubba, Sinan. . Engadget. 2013-01-15 [2020-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3).
- Purchese, Robert. . eurogamer.net. 2013-01-15 [2020-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 Plagge, Kallie. . GameSpot. 2017-01-09 [2020-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0).
- Fahey, Mike. . Kotaku. 2017-02-14 [2020-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2).
- Fahey, Mike. . Kotaku. 2018-12-06 [2020-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