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itrd

Initrd ramdisk或者initrd是指在启动阶段被Linux内核调用的临时文档系统,用于根目录挂载之前的准备工作。[1]

基本原理

同其他Unix系统,Linux首先要将内核加载到内存。initrd通常被压缩成gzip类型,开机时由bootloader(如LILOGRUB)来告知内核initrd的位置,使其被内核访问,挂载成一个loop型态的文件。在2.6版本内核之后出现了initramfs,它的功能类似initrd,但是它基于CPIO格式,无须挂载就可以展开成一个文档系统。

initramfs 与 initrd

initramfs是initrd的替代品。initrd是一个被加载的块设备,内部有ext2一类文档系统的存在,于是由于Linux内核的缓存机制,其中的内容还会被缓存到内存上,造成一定的内存空间浪费。而initramfs本身就是一个tmpfsRAM disk,拥有最小化的设计,绕过了缓存机制,也消除了多余的内存占用。[2]

initramfs的生成方式也远比initrd简单。对于initramfs,只需 geninitramfs() { cd "$1"; find . -depth| cpio -o -H newc | ${3-cat}> "$2"; } 就可以利用cpio生成这样一个文档,同时使用一些进程进行压缩(通过额外的管道实现,其中使用cat仅用于无压缩时转发输出,可省去)。对于initrd,则涉及生成一定大小的空文档,然后创建文档系统,挂载并添加文档等等诸多步骤。

实现

Linux内核 与 initrd/initramfs 必须保存在 bootloader 可以访问的位置,通常是在:

  • root 文件系统内
  • 一个小的ext4FAT文件系统的分割区(通常挂载到 /boot)
  • TFTP server内

bootloader 会将内核与 initrd 加载到内存中并将 initrd 的地址传给内核。initrd会被挂载当成 initial root file system。

现在的 Linux 发行版会创建客制化只包含必要组件的 initrd 映像档,例如只包含 IDESCSISATASAS 以及文件系统内核模块。

参考

  • Landley, Rob, , linuxdevices.com, 15 March 2005 [2007-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1) , [2018-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7)
  1. Almesberger, Werner, , Proceedings of the Ottawa Linux Symposium, 2000 [2012-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24)
  2. . Stack Overflow. [2014-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更多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