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ape

CANapeVector Informatik开发的软件工具,此工具主要用在车厂以及汽车产业的电子控制器(ECU)制造商[1][2][3][4][5][6][7],用在电子控制器运行时的算法校正。

CANape
CANape 10.0的快照
CANape 10.0的快照
开发者Vector Informatik
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 7, 8, 8.1, 10
类型数据截取
许可协议专有软件
网站www.vector.com/canape

说明

在校正电子控制器时,需针对不同的车款校正其控制行为。校正过程不是直接修改代码,而是调整电子控制器的参数,校正会用到量测及校正系统(例如实验室中的CANape),会在测试台上校正,也会在试车时在实车上校正。为了评估参数调整的效果,开发工程师会用常规的量测技术在传感器执行器上量测,并且读取电子控制器的数据,以访问相关的过程变量。ECU内部的量测数据(例如计算函数的中间值),可以用ASAM标准化协定XCP或CCP来取得,也可以通过ECU的标准接口(CANFlexRayLIN以太网/BroadR-Reach)。针对高性能ECU的访问,可以用外部硬件接口(例如Vector的VX1000系统)将微处理器的专用接口(例如JTAG、DAP、AURORA)转换到XCP on Ethernet。CANape校正的典型应用是在线校正,是直接修改ECU中的参数。所得的控制特性可以直接量测并且检查。利用此作法,可以用ECU中的量测数据或是车辆上的实体量测变量进行精确分析,以确认具体变化的效果。

功能

需要修改参数的功能会以CANape的标准功能实现:量测、分析(手动或自动)[7]、校正、校正数据管理及刻录。CANape也可以通过诊断协定针对支持的数据及函数进行符号访问,并且支持在XCP on FlexRay的校正[2]。有选项可以扩展CANape的机能[8],可以在Simulink运行时访问模型、跳过函数等功能。

CANape有自身的宏语言CASL(Calculation and Scripting Language)[9]。CASL是信号导向的语言,具有函数编辑器可以撰写跨设备的函数及宏,其语法类似C语言,其中有提到IntelliSense input、代码blocks及许多内置的函数群。可以进行CANape的自动化。

版本

1.0版在1996年发行[10][11],6.0版之前的版本称为CANape Graph。最新版本是2019年10月发行的17.0版[12]

支持通信协定

ECU内部的参数可以通过标准化的量测及标准协定来取得,例如CCP(CAN校正协定)及XCP(通用量测及校正协定)。CANape是第一个可以访问XCP on CAN[1]和XCP on FlexRay[2]的量测及校正工具。

以下是2015年6月时,支持的ASAM标准[13]

  • AE MCD-1 XCP
  • XCP on CAN接口参考
  • XCP on Ethernet接口参考
  • XCP on FlexRay接口参考
  • XCP on SxI接口参考
  • XCP on USB接口参考
  • AE MCD-1 CCP
  • AE MCD-2MC ASAP2/A2L
  • AE MCD-2D ODX
  • AE MCD-2 Fibex
  • AE MCD-3
  • COM/DCOM接口参考
  • ASAP3(自动化/优化接口)
  • MDF

其他支持的接口有

  • 配合DBC说明格式的CAN
  • CAN FD、以太网、BroadR-Reach、SOME/IP、FlexRay、LIN、SAE J1939、GMLAN和MOST
  • KWP2000 on K-Line
  • ISO 14230(KWP2000 on CAN)及ISO 14229(UDS)
  • 传输协定ISO/TF2和VW-TP2.0
  • 第三方厂商的量测设备和硬件接口集成
  • iLinkRT

若开发任务的量测数据吞吐量大到30 MByte/s,可以用Vector的VX1000系统[3]来访问微处理器相关的数据追踪及调试接口,例如JTAG、DAP、LFAST、RTP/DMM、Nexus AUX或AURORA。

相关条目

参考数据

  1. Patzer, A. (PDF). ATZ elektronik, issue 1/2006: 17–18. [23 April 2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12 December 2010).
  2. Peteratzinger, M.; Steiner, F.; Schuermans, R. (PDF). Hanser Automotive, issue 9/2006. [23 April 2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3).
  3. Riedl, A.; Kless, A. (PDF). Hanser Automotive, issue 9/2009. [23 April 2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3).
  4. Eisenknappl, L.; Kagerer, W.; Koppe, H.; Lamprecht, M.; Meske, A.; Kless, A. (PDF). Hanser Automotive, issue 9/2008. [23 April 2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8-29).
  5. Braun, C.; Morizur, P. (PDF). Hanser Automotive, issue 7/2008. [23 April 2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3).
  6. Spinner, G.; Patzer, A. (PDF). Hanser Automotive, issue 11/2007. [23 April 2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12 December 2010).
  7. Tepe, E.; Patzer, A. (PDF). Elektronik automotive, issue 10/2013. [22 June 20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4 March 2016).
  8. . [2021-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7).
  9. CANape. (PDF). [18 April 20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4-19).
  10. . [2023-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9).
  11. . [2017-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8).
  12. . [2021-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13. . [2011-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21).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