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zzFeed
BuzzFeed是一间美国的网络新闻媒体公司,由乔纳·派瑞提于2006年在纽约市成立。公司最初是一间研究网络热门话题的实验室(),如今已成为全球性的[2]媒体和科技公司,提供包括政治、手工艺、动物和商业等主题的新闻内容。2011年下半,《Politico》杂志的班·史密斯受聘为的总编辑,希望能借此增加较严肃之新闻和长篇报导内容[3]。
![]() | |
公司类型 | 私人公司 |
---|---|
网站类型 | 内容农场 |
语言 | 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德文、葡萄牙文、日文 |
成立 | 2006年 |
总部 | 美国 |
持有者 | |
创立者 | 乔纳·派瑞提 |
代表人物 | 乔纳·派瑞提(首席执行官) (总裁) 班·史密斯(总编辑) (风险长) (资深编辑) 杰·法兰克(运行副总裁) (顾问) |
员工 | 550人(2014年)[1] |
网址 | BuzzFeed.com |
广告 | 原生广告 |
注册 | 选择 |
现状 | 营运中 |
历史

内容
每日皆会更新其网站内容,来源包括公司内记者、特约作者、特约卡通艺术家和社群。网站上常见的内容格式包括列表和各种小测验。原先仅专门发布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点阅率的「病毒式内容」(),而根据《纽约时报》,该网站在2014年开始「增加了更多传统形式的报导内容,创建起发布突发新闻和深度报导文章的形象[1]。」也在2014年删除了超过4000篇早期的报导内容,根据《纽约客》杂志的观察,「很明显的,随着时间经过,这些报导看起来显得越加愚蠢[9]。」
网站的内容被分为28个区块:新闻、话题()、生活、娱乐、测验、视频、动物、美容、书、商业、重点报导、名人、DIY、食物、、、点子、LGBT、音乐、育儿、回顾、运动、风格、科技、旅游、周末和世界[10]。
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间经常成为NewsWhip「脸书发布者排行榜」()的第一名,直到被《哈芬登邮报》取代了这个位置.[11][12][13][14][15]。
视频
制作原创的视频内容,其制片工作室和团队位于加州洛杉矶。在2012年聘用杰·法兰克后,开始制作包括《》和《》等节目。2014年8月,宣布成立新部门「电影」(),计划在未来拍摄制作长篇电影[1]。截至2015年4月11日,的YouTube频道共有超过540万订阅人数,所有视频的观看次数超过25亿次[16]。
除了之外,在上也有多个专门的频道,包括「」、「」和「」等。其中负责发布来自员工的短片,则专门发布「正面的尴尬、能引起共鸣的短篇视频」[17]。
社群
2012年7月17日,幽默网站McSweeney's Internet Tendency发表了一篇讽刺性的文章,标题为「文章建议」[18]。作为回应,采纳了这些建议[19][20][21],并将列为「社群贡献者」。这篇文章获得了超过350,000次的点阅率[19],使得开始征求读者投稿[22],此举也吸引了许多媒体关注[19][20][22][23][24][25][26][27][28][29]。随后,在2013年5月增加了「社群」内容区块,让用户能发布自己的内容。用户在一开始每日仅能发布一篇文章,但文章上限可随着用户「猫力」()的提升而逐渐增加[30][31]。
的「热门趋势」()内容区块是由一个「红色的圆点内含白色上向折线箭头」符号标示。该区块分为「当前趋势」()和「本周热门文章」()。其中「本周热门文章」是依据各文章前周的点阅率进行排序[32]。
科技和社交媒体
通过创造在社交媒体上被分享的内容来吸引大部份的造访流量。通过内部的数据分析科学家团队和面向外部的「社交仪表板」(),该公司持续测试与追踪所有网站内容。撰稿人的内容点击率排名会列在内部的排行榜上,网站75%的流量来自外部的社交媒体,包括Pinterest、Twitter和Facebook[1][5]。
奖项与荣誉
- 2017年,荣获威比奖最佳新闻应用程序、最佳采访/脱口秀等奖项,总裁也被提名为年度出版首席执行官。
- 2018年,员工被提名且入围普立兹奖的国际报导类别,以其报导「证实在英、美领土上的政敌暗杀行动与弗拉基米尔·普京有明显关联。」
- 2021年,以一系列的创新类报导获得普立兹奖,这些报导利用卫星照片、三维建筑立体成像和大胆的面对面采访,揭露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地区拘留数十万穆斯林的再教育营,这是自2012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次获奖。和国际记者联合会的文件报导,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调查性报导,这揭露全球银行业的贪污问题,进入普立兹奖的最终入围名单奖的最终入围者。这一系列报导导致一名前美国财政部官员因泄露数千份政府秘密文档给而被判六个月有期徒刑。的《新疆系列报导》获得国际报导类冠军,《文件报导》被入选为国际报导类的决选名单, 曾两度入围普立兹奖决选名单。[33]
争议
长期被指控盗用其他在线和传统竞争媒体的内容。2012年6月28日,Gawker刊载了一篇标题为「和剽窃问题」()的文章[34]。2013年3月8日,《大西洋》也出版了一篇关于和盗用问题的文章[35]。
也经常成为多起侵犯著作权诉讼的被告对象,包括使用未经授权的内容以及未列名引用内容的来源。其中之一的案件牵涉到一名摄影师的一张照片[36],另一起案件则是由一间摄影公司的9位名人摄影师联合提出[37]。
2014年7月,撰稿人班尼·强森()受到多起剽窃的指控[38]。两位匿名的推特用户指控强森将他人的作品以自己的名义使用,「直接从其他记者、维基百科和Yahoo! Answers处引用内容且皆未注明来源」[39]。编辑班·史密斯起初为强森辩护,称他为一名「非常原创的撰稿人」[40]。数日后,史密斯发现强森盗用他人作品多达40次,宣布解雇强森,并发表了一篇道歉文章[40][41] 。最后总计有41起内容盗用被发现后更正[42]。强森曾是2008年米特·罗姆尼竞选总统团队的一员,在离开后,获得保守派杂志《国家评论》的聘用[43]。
2015年4月,Gawker发现删除了两篇批评广告商的文章[44]。其中一篇文章批评了联合利华的多芬香皂,另一篇则批评了孩之宝[45]。两间公司都与有广告合作。编辑班·史密斯随后在一封对员工发出的备忘录中针对自己的行为道歉:「我搞砸了。在过去数月间,我不顾编辑们更好的判断能力,并完全不尊重我们的标准和流程,两次要求编辑删除网站上最近发布的内容。两起事件都出自相同的原因:我对于网站上个人意见内容争议的过度反应。当我看见那两篇文章时,我过度冲动且做出了错误反应。我们已经将两篇文章恢复,并在其中加注了简短说明[46] 。」数日后,其中一篇遭删除文章的作者亚拉贝里·西卡迪()辞职[47]。根据的内部调查发现,另有三篇文章因批评微软、百事可乐和联合利华的产品或广告而被删除[48]。
参考文献
- . New York Times. 2014-08-11 [2015-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7).
- . The Economic Times. [2015-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6).
- Stelter, Brian. . Mediadecoder.blogs.nytimes.com. 2011-12-12 [201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2).
- . CNN. [2014-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9).
- Shontell, Alyson. . Business Insider. [2015-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9).
- Constine, Josh September 13, 2012 TechCrunch.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Ha, Anthony October 28, 2014 Techcrunch. "BuzzFeed Acquires Startup Torando Labs To Create Its First Data Engineering Tea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USStock. 2021-06-24 [2021-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 吉尔·勒波雷. . The New Yorker. January 26,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5).
- . BuzzFeed. [2015-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4).
- Corcoran, Liam. . blog.newswhip.com. NewsWhip. [201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3).
- Corcoran, Liam. . blog.newswhip.com. NewsWhip. [201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3).
- Liam, Corcoran. . blog.newswhip.com. NewsWhip. [201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3).
- Corcoran, Liam. . blog.newswhip.com. NewsWhip. [201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3).
- Corcoran, Liam. . blog.newswhip.com. NewsWhip. [201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3).
- . Buzzfeed Video on YouTube. Google Inc. 2014-10-24 [2014-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1).
- . YouTube. [2015-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0).
- . McSweeney’s Internet Tendency. [2015-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2).
- . contently.com. [2015-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7).
- Foster Kamer. . New York Observer. [2015-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0).
- . facebook.com. [2015-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17).
- . UPI. [2015-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0).
- . The Daily Dot. [2015-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 Jonathan Ore. . cbc.ca. 2013-09-19 [2015-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31).
- . The Dish. [2015-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6).
- . Neatorama. [2015-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0).
- . tumblr.com. [2015-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1).
- . Washington Post. [2015-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0).
- . mediabistro.com. [2015-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0).
- Jeff John Roberts. . Gigaom. Gigaom, Inc. 2013-05-08 [2014-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6).
- . BuzzFeed. BuzzFeed, Inc. 2014-10-24 [2014-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3).
- . BuzzFeed. [2015-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5).
- .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9).
- Adrian Chen. . Gawker. Gawker Media. [2015-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2).
- Philip Bump. . The Wire. [2015-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4).
- . Gigaom. 2013-06-18 [2015-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9).
- . [2015-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9).
- . Politico. 2014-07-25 [2014-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4).
- . Our Bad Media. 2014-07-24 [2014-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4).
- Farhi, Paul. . Washington Post. 2014-07-26 [2014-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6).
- Somaiya, Ravi. .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4-07-28 [2015-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 Stelter, Brian. . CNN Money. 2014-07-26 [2014-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30).
- Mejia, Paula. . Newsweek. 2014-09-06 [2014-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8).
- Trotter, JK. . Gawker. 2015-04-09 [2015-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3).
- Somaiya, Ravi. . The New York Times. 2015-04-10 [2015-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2).
- . TechCrunch. 2015-04-10 [2015-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3).
- Trotter, JK. . Gawker. 2015-04-13 [2015-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4).
- Stack, Liam. . The New York Times. 2015-04-19 [2015-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