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Vision Pro

Apple Vision Pro为一个由苹果公司生产的混合现实头戴式电子设备,在2023年6月5日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它运行visionOS操作系统,使用Apple M2和R1芯片,于2024年2月2日在美国发售[3]。这款产品是苹果公司自2015年推出Apple Watch以来的首个全新的非配件产品线,苹果公司将Vision Pro描述为一部「空间运算设备[4]

Apple Vision Pro
研发商苹果公司
制造商鸿海科技集团[1]
类型混合现实
发布日期
  • 北美:2024年2月2日
单价3,499美元
操作系统VisionOS(基于iOS系统)
中央处理器Apple M2R1
显示约2300万像素(相当于每只眼睛采用WUHD)的双micro-OLED(RGBB π 亚像素几何[2]
音效立体声扬声器、6只麦克风
输入内置12个镜头及光学雷达进行六自由度内向外追踪、摄影测量手势识别
网站apple.com/apple-vision-pro

历史

开发

2015年5月,苹果公司收购德国扩增实境公司Metaio[5],并计划将Metaio的技术应用于电动汽车项目,代号为「Project Titan」。同年,苹果公司聘请了来自杜比实验室的迈克·洛克威尔(Mike Rockwell),他成立了一个名为技术开发小组的团队,其中包括Metaio的共同创办人彼得·迈尔(Peter Meier)和Apple Watch经理弗莱彻·罗斯科普夫(Fletcher Rothkopf)。迈克·洛克威尔的团队于2016年开发了一个扩增实境的演示项目,但遭到了当时的首席设计长乔纳森·艾维及其团队的反对。2017年4月,苹果公司聘请了一位扩增实境兼虚拟实境领域的专业人员杰夫·诺里斯(Jeff Norris),他曾任职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6][7]。同年,乔纳森·艾维的团队在iOS 11上推出了ARKit。据The Information报导,迈克·洛克威尔的团队与乔纳森·艾维的团队合作开发一款头戴式设备,镜面可以对外显示出佩戴者的双眼,这一设计获得了工业设计团队的好评[8]。然而,乔纳森·艾维于2019年离职后,该设备的开发工作陷入了不确定时期,乔纳森·艾维的继任者埃文斯·汉基(Evans Hankey)也于2023年离职[9]。随后向洛克威尔汇报工作、曾在苹果游戏及图像技术部门[10]担任高级工程经理杰夫·斯塔尔(Geoff Stahl)主导了VisionOS系统的开发工作[7][11]

披露与发布

早在2022年,有关苹果公司即将推出头戴式设备的传闻出现,当时谣传这款产品名叫Reality Pro[12]。到了同年的5月份,彭博新闻社蒂姆·库克在内的苹果高管已试用了产品[13]。到6月份,消息指苹果公司开始招募大量导演为产品开发内容,其中强·法夫洛受邀将个人为Apple TV+制作的纪录片《史前地球》中的恐龙空间立体化[14]。不过到了2023年1月,彭博社记者马克·格鲁曼(Mark Gurman)称AR设备的计划遭到搁置[15]。到了2023年4月,格鲁曼又说苹果正联络开发商为设备开发软件和服务[16]。据苹果方面透露,在Vision Pro开发期间,公司为产品申请了5000多项技术专利[17]。最终在2023年6月5日,苹果于2023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正式揭开Vision Pro的神秘面纱,定价3499美元,2024年初在美国发售[18],发售初期预计出货100万台[19]

Vision Pro正式公布的第二天,苹果收购了AR设备初创企业Mira,该公司为超级任天堂世界的机动游戏“马力欧赛车:酷霸王的挑战”提供AR技术,并与美国空军美国海军有战略合作协定。Mira共有11名员工入职苹果[20]

规格

硬件

Apple Vision Pro的增强现实模型

Apple Vision Pro正面的显示屏采用夹层玻璃,四周为包裹着软垫的铝制边框,后方的头带可拉伸。其中铝制边框四周分布着五颗传感器、六只麦克风和十二个镜头,边框内部则由两个邮票大的OLED显示屏,像素共计2300万。用户佩戴的时候,Vision Pro内部的LED及红外摄像头会实时侦测用户眼部,其中的虹膜检测技术又名Optic ID,和iPhone的Face ID技术一样,用于解锁设备。对于有佩戴验光眼镜的用户,Vision Pro与蔡司公司开发了一些定制的镜片,用户可根据眼睛的度数选用,使用时直接把镜片磁吸在显示屏的玻璃镜面上即可。而Vision Pro的扬声器位于头带内,具体位置是在用户的耳朵旁,可以营造出虚拟的环绕声[2][21]

Vision Pro采用苹果的M2芯片,以及一颗名为R1的协同处理器,用于进行实时的传感器集成。Vision Pro可以使用外部电源充电,没有外部电源的情况下可以连接一块外部电池使用,电池续航时间为两小时[22][23]。首次使用Vision Pro的时候,用户需要用设备扫描面部,生成内部系统使用的头像[24]。据Ars Technica的塞缪尔·阿克森(Samuel Axon)反馈,在WWDC试用机器期间,他们需要用自己的iPhone扫描面部,以确保系统生成的头像与真人相匹配。与此同时,为了优化扬声器的发声效果,用户需要扫描自己的耳朵,这个扫描可以用自己的iPhone完成,也可以在Apple Store线下购买的时候完成[25]。实际佩戴的时候,Vision Pro系统内部有一个数字表冠,可以控制虚拟背景在用户视野中的比重,占比最少的时候会营造出混合现实的效果,应用进程界面和媒体会在用户周围的现实环境中漂浮,占比最多的时候用户的周围环境会隐藏[22][23]。Vision Pro还有一个名为EyeSight的外部显示屏,用于展示系统用户头像中的眼睛部分,代表用户的沉浸程度:在AR模式下,EyeSight的眼睛会显得黯淡,而在完全沉浸的模式下,眼睛会完全消失,表明用户已经完全沉浸在Vision Pro的环境中。当其他人靠近,或者与佩戴者搭讪的时候,EyeSight会正常展示佩戴者眼睛,即便佩戴者已经完全沉浸其中,这种情况下佩戴者可以看到其他人[23][21]

软件

Apple Vision Pro采用VisionOS系统,内核框架主要衍生自iOS,另外还有用于注视点渲染和实时交互的延展实境专用框架[26][27]。visionOS系统采用3D用户界面,导航方式为手指侦测眼动追踪语音识别。其中点击操作为注视某个元素,或是两指捏合,移动操作为两指捏合后拨动,滚动操作为挥手。在visionOS系统中,应用进程以在3D空间中排列浮动窗口形式展现。除此之外,系统还设有用于文本输入的虚拟键盘、Siri虚拟助手,可以连接巧控键盘巧控板游戏手柄蓝牙外设使用[23][28]。在接听电话的时候,visionOS系统会用单独窗口展示用户形象[25]

据苹果公司透露,iPhone和iPad上面的数十万款应用兼容Vision Pro平台[29]。在WWDC的产品演示中,被提及到兼容产品有Microsoft 365套装(包括Microsoft WordMicrosoft ExcelMicrosoft Teams)、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FaceTime思科Webex,以及Zoom。此外,华特迪士尼公司宣布计划为visionOS开发应用,包括混合现实版的Disney+[30]。游戏方面,到正式上市发售的时候,超过100款Apple Arcade游戏会兼容visionOS[28][31]。苹果公司也和Unity技术公司合作,让visionOS支持Unity引擎[32][29]

反响

Ars Technica的塞缪尔·阿克森(Samuel Axon)称Vision Pro“的确是我从未见过的东西”,认为在苹果精心设计的Demo中的用户界面非常直观,称赞里面的恐龙Demo让人沉浸其中。他认为Vision Pro的显示屏很暗,但也比他之前用过的同类产品要好,虽然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他认为Vision Pro采集的用户人像“超现实”,但所传达的肢体语言远胜于AnimojiHorizon Worlds等其他风格化的头像。总的来说,他认为Vision Pro不算是VR设备,也不是Meta Platforms旗下Quest(前称Oculus)产品线的对手,因为Vision Pro主要定位为“拥有少量VR功能的AR设备”,而且也不是面向大众市场的消费者产品[25]

The Verge的杰伊·彼得斯(Jay Peters)认为苹果在产品演示过程中故意不把Vision Pro说成VR产品,而是含糊其辞地说它是AR设备、“空间运算设备”,没有用“眼镜”之类的词,也没有展示任何沉浸式游戏或元宇宙体验,只展示了几款非VR游戏,而且是以窗口化或连接游戏外设的情形展示。彼得斯认为这种定位给这个看起来像笨重VR眼镜的发展前景留了回旋余地,而这个前景就是AR眼镜[33]

另见

  • HoloLens 2
  • Meta Quest Pro
  • HTC Vive
  • Google眼镜

参考数据

  1. Mayo, Benjamin. . 9to5Mac. 2023-02-23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3).
  2. Brown, Rory. . VRcompare. [2023-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7).
  3. Robertson, Adi. . The Verge. 2023-06-05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4. . Apple Inc. 2023-06-05 [2023-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9).
  5. Wakabayashi, Daisuke.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5-05-28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7).
  6. Gurman, Mark. . Bloomberg News. 2017-04-24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0).
  7. Gurman, Mark. . Bloomberg News. 2022-12-01 [2023-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3).
  8. Ma, Wayne. . The Information. 2022-05-20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9).
  9. Mickle, Tripp; Chen, Brian. . The New York Times. 2023-03-26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10. Evans, Jonny. . Computerworld. 2018-05-21 [2023-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8).
  11. Gurman, Mark. . Bloomberg News. 2023-06-05 [2023-06-06].
  12. Hector, Hamish. . TechRadar. 2023-06-05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6).
  13. Gurman, Mark. . Bloomberg News. 2022-05-19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7).
  14. Mickle, Tripp; Chen, Brian. . The New York Times. 2022-06-04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15. Lawler, Richard. . The Verge. 2023-01-18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16. Gurman, Mark. . Bloomberg News. 2023-04-18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17. Cross, Jason. . Macworld. 2023-06-05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6).
  18. Fowler, Geoffrey. . The Washington Post. 2023-06-05 [2023-06-05].
  19. McGee, Patrick; Bradshaw, Tim. . Financial Times. 2023-03-11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3).
  20. Schiffer, Zoe; Heath, Alex. . The Verge. 2023-06-06 [2023-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9).
  21. . Apple.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22. Wiggers, Kyle. . TechCrunch. 2023-06-05 [2023-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9).
  23. Goode, Lauren. . Wired. 2023-06-05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24. Roth, Emma. . The Verge. 2023-06-05 [2023-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9).
  25. Axon, Samuel. . Ars Technica. 2023-06-06 [2023-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0).
  26. Wiggers, Kyle. . TechCrunch. 2023-06-05 [2023-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8).
  27. . CNET. [2023-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9).
  28. Peters, Jay. . The Verge. 2023-06-05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29. Warren, Tom. . The Verge. 2023-06-05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30. Weatherbed, Jess. . The Verge. 2023-06-05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31. Parrish, Ash. . The Verge. 2023-06-05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32. Novet, Jordan. . CNBC. 2023-06-05 [2023-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8).
  33. Peters, Jay. . The Verge. 2023-06-07 [2023-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9).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