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窑
龙窑,又称为“蛇窑”、“蜈蚣窑”,是一种窑体的结构为细长型、圆筒状的窑炉,因其斜卧于山上,如龙似蛇,故而得名,命名为蛇窑一说是过去民间认为只有官窑才能叫做「龙窑」,故民间所用者称为「蛇窑」[1][2]。龙窑外形并不弯曲,而其长度可达100公尺以上,大多盖在山坡上利用其坡度,所以窑体上下两处有高低落差,上方接着高耸的烟囱,下方为燃烧口,中间窑身摆放要烧的坯胎,而一般龙窑的斜度大约15度[1]。窑体倾斜设置本身就起着烟囱的作用,所造成几何压头克服料垛阻力,使窑在接近零压状态操作减少了漏气吸气,同时燃烧段逐渐后移,有效地利用了烟气热量和产品热量,在同等燃料下可以达较高温度效率。[3]

龙窑缩比模型
结构
龙窑大致上可分为窑头、窑室、窑尾三部分,其中窑头有观火眼、投柴口、通风口,是摆放燃料生火之处,而窑室位在中段,内部没有间隔,空间设计上是前面低窄,中段增加高度及宽度,后段则继续增加高度但减少宽度,至于窑门则大多设于窑室中段处[1]。
窑尾是整个龙窑中所在地势最高者,为排烟的功能性地域,主要有烟囱、挡火墙、烟道等部分,烟囱的作用是产生抽力使燃料充分燃烧,烟囱的高度决定抽力的大小,烟囱越高,抽力越大。[4]由于龙窑本身有斜度可产生抽气效果,且可用排烟孔辅助控制温度,有学者认为龙窑没有烟囱也能够烧制瓷器,不可因现代龙窑多数有烟囱来判断古代龙窑一定有烟囱。[5]但亦有学者认为古代龙窑尾部均设有烟囱,其高度通常作为窑床首尾高差所具有的“管道效应”强度的必要补充。[6]

龙窑窑床及窑尾部分
古代龙窑
相关条目
中国大陆地区
台湾地区
拓展书目
《南方龙窑》宁钢,吴秀梅着.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2017.10
《台湾的蛇窑》邓淑慧,卢泰康着. 苗栗县政府国际文化观光局, 2008.05.
参考来源
- . 苗栗县文化局. 2005年12月: 64-65页. ISBN 986-00-3372-2.
- . [2012-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4).
- . [2014-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刘毅力. 唐至元代景德镇地区龙窑结构与技术研究[D].景德镇陶瓷大学,2016.
- 沈岳明.龙窑生产中的几个问题[J].文物,2009(09):55-64+1
- 李刚. . 东方博物. 2004: 22.
- 刘敬微. 商周龙窑形制、结构及装烧技术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5.
- 新华网-景德镇南窑发现唐代最长的龙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肖发标,余盛华,刘龙. 破解宋代龙窑建造技术之谜[N]. 中国文物报,2015-02-27(004).
- . 畅游行. 《畅游行》. 2020 [2022-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0) (中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