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沙环
历史
该区原来是一个海湾,1930年代开始填海。1960年代以后,便按照当时的规划,以澳门发电厂为中心,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区。
目前该区以慕拉士大马路和渔翁街为界,以南是工业区,以北是商住混合区。除了澳门发电厂外,澳门污水处理厂、各主要汽车品牌的维修中心等都集中在工业区的范围。而商住混合区的土地,基本上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分两个阶段填海得来的。东华新邨、海滨花园等7座白色的公共房屋及私人屋苑为该区最早落成的建筑物。后来保利达花园、广福祥花园、海名居、寰宇天下等大型屋苑,都坐落在该区内。另外,随着港珠澳大桥澳门桥口连接到本区的消息落实后,此区的楼价也开始节节攀升。
范围
该区东南末端为友谊大桥的起点,其西北末端为则和关闸相连。该区设一中葡友好纪念物东方明珠,而该纪念物对开的海面,是日后港珠澳大桥的澳门连接点。
因为黑沙环是在澳门回归前30年发展的老社区,政府过于简单的规划造成黑沙环拥有相对于澳门其他社区大几倍的土地面积,从而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对该区的划分和定位的应用会出现问题和原则性的错误。这里给出准确的边界和邻近的社区:
日常使用的细分社区(黑沙环填海区再细分)

对于相对澳门其他分区而言,黑沙环的面积非常广大,居民通常以区内具代表性的大型屋苑再行划分,这样屋苑名就是细分社区的代名词,类似台北市通行的次分区划分。
大型屋苑群主要在区内下列三条平行的主干道路上,按方位可分为上中下三个屋苑群(由东北向西南排列):
- 上部屋苑群:黑沙环中街(又有分区名「东方明珠区」)
- 中部屋苑群:黑沙环新街
- 下部屋苑群:慕拉士大马路及渔翁街(黑沙环区部份)
黑沙环中街屋苑群(东方明珠区)
海上居 | 君悦湾 | 海天居 | |||||
黑沙环中街 | |||||||
黑沙环卫生中心 | 澳门浸信学校中学部 | 寰宇天下 | 海名居 | ||||
黑沙环中街 | |||||||
广福安花园 | 广福祥花园 | 保利达花园 |
值得注意的是黑沙环中街出口段以北的屋苑(即寰宇天下、海名居、君悦湾、海天居和海上居,以建筑年份排列)都是澳门赌权开放后涌进澳门的豪宅级屋苑,其中以寰宇天下开发最早,于2005年间发售。[1]这些豪宅附近的纪念物建筑东方明珠亦成为了它们的代名词,在楼盘销售中经常使用「东方明珠区」的概念。这也是政府对本区的住宅规划转向豪宅开发的明显信号。
重要建筑



文娱设施
- 文化局黑沙环公园黄营均儿童图书馆
- 文化局黑沙环公园黄营均图书馆
- 教育及青年发展局骏菁活动中心
- 教育及青年发展局黑沙环青年活动中心
纪念建筑
- 东方明珠
- 圆台仔
媒体机构(报馆)
- 澳门日报
- 市民日报
名称问题
该地区「一地两名」,澳门半岛的「黑沙湾」及「黑沙环」均指同一个地方,均为澳葡政府及澳门特区政府官方确认的地名。 「一地两名」是有其历史原因。过去望厦山以东还是一片海湾,海湾北部称为「黑沙湾」,该处曾经设有「黑沙湾码头」;整片海域称为「黑沙环」。后来该处海域被填为陆地,该处地区在澳葡政府的正式文档中仍被称为「黑沙湾」或「黑沙环」[3],回归后澳门特区政府仍承认这个名称,但为减少误会,已逐渐减少使用「黑沙湾」这个名称。
地图标示错误与港式标示习惯
受旅游地图和手册的标示影响,加上香港大部份海滩都以「XX湾」为名,不少游客,特别是香港游客都会顺理成章地把位于路环的黑沙海滩称作「黑沙湾」,从而在沟通上常与本地居民产生误会,混淆了黑沙环本区和所谓的「黑沙湾」。
如要前往黑沙海滩,可乘搭15、21A、26A路线前往「黑沙海滩」站落车。而夏季/泳季期间,15T、N3路线亦会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