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古港

黄埔古港位于中国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街道石基河边的黄埔经济联社(原黄埔村),因仿古商船瑞典哥德堡号2006年的来访而重建。黄埔古港和南海神庙都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1]

黄埔古港遗迹和黄埔村早期建筑
黄埔古港遗址
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海珠区黄埔村
分类古遗址
时代明—清
登录2002年7月

历史

1810年的(黃埔錨地),對岸可見琶洲塔
1839年的黄埔錨地。

黄埔古港原称酱园码头,现在岸边仍保留一条“海傍街”。在古代,海傍街紧靠码头,是一个繁闹的集市(西市),有大量商铺,现在村民建房不时还能挖出当时的木桩和桩基。此处附近还散落着大量的石碑和外国海员、商人的墓碑,上有多种文字的碑文。黃埔古港在英文稱為「」,即「黃埔錨地」。

宋代起,黄埔村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至南宋时该处已是“海舶所集之地”。明清以后,黄埔村逐步发展成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全国设江、浙、闽、粤四海关,粤海关在黄埔村设黄埔挂号口和税馆。黄埔村的挂号口,简称“黄埔口”,是粤海关省城(广州)大关下属的一个税口。据《粤海关志》与《黄埔挂号口图》记载,在黄埔口设有黄埔税馆、夷务所、买办馆和永靖营等机构。当时清政府规定:“凡载洋货入口之外国商船,不得沿江停泊,必须下锚于黄埔。”故粤海关建立后,进广州贸易的外国商船基本都是经黄埔古港进出。[2]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在全国撤销江、浙、闽三海关,只保留了粤海关,并作出关于“嗣后口岸定于广东,夷船只许在广东收泊贸易”的决策,指定广州为惟一对外贸易口岸,此政策延续到道光20年(1840年)。据《黄埔港史》记载,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至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80年间,停泊在黄埔古港的外国商船共计5107艘(包括美国“中国皇后号”、俄罗斯“希望号”和“涅瓦号”和澳洲“哈斯丁号”等),成为当时中外贸易商船的唯一停泊地。1739年至1745年,哥德堡号更3次从瑞典远航至此。[3]

鸦片战争后,广州对外贸易的首要地位被上海所取代,酱园码头(黄埔古港)和黃埔港也由于逐年淤积、不利于船只停泊所以減少使用。清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粤海关的黄埔挂号口迁至长洲岛,但仍沿用“黄埔”之名。

现状

2002年7月,黄埔古港遗迹和黄埔村早期建筑被列入广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4]

2006年,为迎接哥德堡号,广州市政府决定兴建黄埔古港景区(包括重建古港码头),其总面积达6000平方米,内设粤海第一关纪念馆、古码头、亲水区、“哥德堡号”访问广州纪念碑、园林区等。[5]

黄埔古港陈列馆是在村内梁姓祠堂的基础上改造而成,总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由壁画区、实物区以及中心展区3个部分组成。

粤海第一关纪念馆,是黄埔古港景区根据历史资料原貌修建的仿古建筑群,面积为1670平方米,分夷务馆、税务馆、兵营馆。

黄埔古港景区现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纪念展示区、古港公园区、栈道餐饮区及村头广场区。附近的石基村东堤有当地著名的艇仔粥、双皮奶、猪脚姜、芒果及其他小食售卖,价格低廉。2023年4月,黄埔古港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6]

参见

参考资料

  1. . 南方日报. 2009-07-13 [2010-11-18].
  2. . 高球先生. 2009-02-25 [2010-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7).
  3. . 广州市文化局. [2010-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06).
  4. 王海波. . 信息时报. 2005-07-30 [2023-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3) 新浪新闻.
  5. . 广州日报. 2006-08-01 [2010-11-15].
  6. 刘星彤. . 羊城晚报. 2023-05-02 [2023-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3).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