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
黄维(1904年2月28日—1989年3月20日),原字悟我,后改字培我[1],男,江西贵溪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国民革命军、中华民国陆军中将,中国国民党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黄维 | |
---|---|
![]() | |
![]() | |
任期 1948年9月—1948年12月 | |
副职 | 胡琏、吴绍周 |
前任 | 无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04年2月28日![]() |
逝世 | 1989年3月20日![]() | (85岁)
死因 | 心脏病 |
国籍 | ![]() ![]() |
政党 | ![]() |
配偶 | 蔡若曙(-1976年) |
亲属 | 黄敏南 黄慧南(幼女,1948年-) |
职业 | 将军 |
获奖 | 青天白日勋章 |
军事背景 | |
效忠 | ![]() |
服役 | ![]() |
服役时间 | 1924-1949 |
军衔 | ![]() |
参战 | 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徐蚌会战(被俘) |
学历
|
生平
早年经历
1904年2月28日黄维出生于江西贵溪盛源鄕一户农家,父亲早逝。早年毕业于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后考入鹅湖师范学院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回乡任小学教员。1924年,经方志敏安排,黄维找到中共江西地下省委负责人赵醒侬,经赵醒侬介绍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与陈赓等为同班同学。毕业后,曾参与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期间,在与直系军阀孙传芳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所以很快得到提拔。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团长。1928年,任第十一师团长。1928年,入陆军大学受训。1931年,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二旅旅长。1934年,任第十一师师长。
中年经历

1933年,赴德国考察。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瞬即回国,9月任第十八军第六十七师师长,先后参加淞沪会战罗店争夺战及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1938年,任第十八军军长。1939年6月,升陆军中将。1940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四军军长。1942年6月25日,昆明防守司令部成立,黄维任司令[2]:6869。并随后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监训处副处长、青年军编练副监、军委会干部训练团副教育长、青年军军编练总监部东南分部主任。
1945年,任青年军第三十一军军长。1946年6月,任联合后勤总司令部副总司令。1947年12月2日,黄维出任新制军官学校校长[2]:8465。1948年,兼任陆军第三训练处处长。1948年9月任第十二兵团司令官。徐蚌会战中于安徽双堆集被包围,其下属第一一〇师师长廖运周率部投共,黄维化装为小兵突围但最后被俘。
轶闻
黄维是《毛泽东选集》里提及次数最多的人之一,高达144次。[5]
参考资料
参见
- 黄维,《功德林改造生活纪实》,收入《从战犯到公民-原国民党将领改造生活的回忆》,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ISBN 9787503400025
- 沈醉,战犯改造所见闻,传记文学出版社,2002/12/1,ISBN 9578506139
- 潜伏于中华民国国军中的中共间谍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