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泉
黄泉,出自中国古籍经典《左传》中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郑庄公说待其死后将与母亲在黄泉相见。后在汉字文化圈中用于指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因打井至深时地下水呈黄色,又人死后埋于地下,故古人以地极深处黄泉地带为人死后居住的地下世界,又称九泉、九泉之下,指九层泉井极深处,逐渐形成后世阴曹地府的观念。黄泉路,指人死时通往黄泉地府的路。日本《古事记》受汉文化影响,亦记载有阴间地府黄泉国。[1]
道教九泉
一曰酆泉号令之狱,主摄天魔。
二曰重泉斩馘之狱,主摄不职典祠。
三曰黄泉追鬼之狱,主摄山魁精魅。
四曰寒泉毒害之狱,主摄江湖水怪。
五曰阴泉寒夜之狱,主摄血食邪神。
六曰幽泉煞伐之狱,主摄山林木客。
七曰下泉长夜之狱,主摄古墓伏尸。
八曰苦泉屠戮之狱,主摄师巫、逆鬼
九曰凕泉考焚之狱,主摄刑亡横死。[2]
常见俗话、成语
- 「不到黄泉不相见」,又常说成「黄泉下相见」,即两人死去了,到黄泉才相见。意思是在人间一辈子都不相见了。典故出自郑伯克段的故事。郑庄公因其母武姜作内应参与其弟弟共叔段之乱,背叛郑国,遂流放其母于城颍,并发誓「不至黄泉,毋相见也。」几年后,庄公思念母亲,遂在大夫颍考叔建议下,运用双关语的巧妙,「穿地至黄泉(钻地道,直到看见黄色的地下水)」,在地道中见到母亲。
-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 「黄泉不归路」,本意指死路,到黄泉地府回不到人间的路。
- 「命丧黄泉。」
- 「黄泉路上无老少。」如: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黄泉路上无老少,又何必斤斤计较!
- 「含恨九泉」,指抱恨而死,在黄泉地府也充满怨恨。
- 反义「含笑九泉」,死后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感到欣慰、高兴。
注释
- Basic Terms of Shinto, Kokugakuin 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Japanese Culture and Classics, Tokyo 1985
- 路时中. . .
参考文献
- Ono, Sokyo. . Tokyo: Charles E. Tuttle Company. 1992. ISBN 4-8053-0189-9.
- (日语)
外部链接
![]() |
维基词典中的词条「」。 |
- 黄泉国巡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日语)
- 郑家瑜 『古事记』における「黄泉国」の性格と役割PDF (1.0 MiB) - ウェイバックマシン(2016年3月4日アーカイブ分) (日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