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智
鸠摩智是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反派人物。出身吐蕃大雪山大轮寺,为吐蕃国师,外号「大轮明王」,天资聪颖嗜武成痴。虽为满口佛理的僧人,但实则行事阴险不择手段,也无寡欲与慈悲之心,贪恋强力武学最后走火入魔。金庸小说武功最绝顶的高手之一。对应八部之中的「迦楼罗」。
金庸武侠小说人物 | |
---|---|
鸠摩智(迦楼罗) | |
小说 | 《天龙八部》 |
绰号 | 大轮明王 |
门派 | 大雪山大轮寺 吐蕃护国法王 |
武功 | |
内功 | 逍遥派: 小无相功 少林派: 袈裟伏魔功 |
绝技 | 控鹤功 宁玛派: 火焰刀 少林派: 拈花指 多罗叶指 无相劫指 去烦恼指 大智无定指 龙爪功 擒龙手 托钵掌 如影随形腿 袖里乾坤 寂灭抓 因陀罗抓 燃木刀法 摩诃指 般若掌 大金刚拳 |
生平
鸠摩智天资聪敏,自得吐蕃国密教宁玛派上师授以「火燄刀」神功后,在吐蕃扫荡黑教,威震西陲,功力见识均已臻于极高境界,具大智能,精通佛法,每隔五年,开坛讲经说法。
后来又与姑苏慕容氏家主慕容博结为朋友,用「火焰刀」的修练法诀交换,得以学习少林派绝学。
鸠摩智身为吐蕃护国法王,一心为国效力,毅然只身前往大理国,企图抢夺大理不传之秘《六脉神剑经》,并展示「拈花指」、「多罗叶指」和「无相劫指」震摄众僧,以一己之力使「火燄刀」挑战天龙寺众僧(枯荣、本因、本观、本相、本参、本尘)合刀使出的「六脉神剑」,引发一场无形刀剑之战,不果,剑谱被毁使鸠摩智与天龙寺结下仇怨,鸠摩智便擒下大理「保定帝」段正明(本尘)为人质,皇姪子段誉情急出手,最终「火燄刀」不敌「六脉神剑」,但段誉却被鸠摩智擒下掳走,以威逼利诱欲套取剑谱,最后被段誉逃脱。
鸠摩智在太湖畔与段誉、阿朱阿碧二姝失散之后,曾先潜回参合庄,起初见到庄中书房的藏书只是些《十三经注疏》、《殿本廿二史》、《诸子集成》之类书生所用的书本,全无所得,隔日才见到王夫人李青萝到参合庄找女儿,鸠摩智见机行事,跟踪至王家,在瑯嬛玉洞中得知逍遥派「小无相功」的练法。后来从游坦之那里抢到少林派的《易筋经》(新修版当中则是试图强行融合少林绝技),并在习得后形成隐疾。
其后他又出现于嵩山少林寺,并展示「大金刚拳」中的「洛钟东应」、「般若掌」中的「慑魔外道」、「摩诃指」中的「三入地狱」和「袈裟伏魔功」震摄众僧,欲以「少林七十二绝技」威逼少林众僧臣服吐蕃,并使「拈花指」击倒玄渡,却被逍遥派第三代掌门虚竹揭破他所使的并非真的少林绝技,而是逍遥派的「小无相功」,鸠摩智先使「般若掌」,被虚竹当即以逍遥派的「天山六阳掌」和一招「韦陀掌」中的「山门护法」将他掌力化去,鸠摩智袖里乾坤「托钵掌」击向对方,虚竹闪避,鸠摩智早料到他闪避的方位,鸠摩智再出「大金刚拳」轰中虚竹肩头,哪知虚竹有「北冥真气」护体,鸠摩智先后使出「如影随形腿」、「多罗指法」、「燃木刀法」、「大智无定指」、「去烦恼指」、「寂灭抓」和「因陀罗抓」,接连使出六七门少林神功,虚竹无从招架,连「韦陀掌」也使不上了,虚竹用却只一门「罗汉拳」中的「黑虎偷心」,来来去去便只一招,但这招「黑虎偷心」中所含的劲力却竟不断增强,鸠摩智使出「龙爪功」拿下虚竹,却反被虚竹用逍遥派的「天山折梅手」反拿己腕,鸠摩智用右手不断出「火燄刀」击向,虚竹挥「天山六阳掌」化解,鸠摩智突发劲使匕首,连「天山折梅手」也抓不实,而刺中虚竹,而灵鹫宫梅兰菊竹四剑突现身阻止,一埸武斗就此平息。
在西夏国王招亲期间,鸠摩智意外跌落一口枯井里,又因走火入魔而狂性大发,一身内功刚好被段誉的「北冥神功」吸走,从此武功尽失,然而使他因此大彻大悟,返回吐蕃埋首钻研佛经,成为一代高僧。
性格
武学奇才、功力深厚。表面文质彬彬、祥和友善,但实际上内心阴险奸诈、工于心计,为求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必要时施以偷袭暗算,确认对方失去利用价值后即会显露真正面目。
武功尽失之后,从此大彻大悟、改邪归正。
武功
少林七十二绝技,慕容博赠与的武功秘笈,鸠摩智以火焰刀交换之。
「火焰刀」,能将内力凝聚掌侧并挥手斩出,以劲伤人,原理与六脉神剑相同。
「小无相功」,道家逍遥派秘传心法,鸠摩智前往王语嫣家盗书时因缘际会窃得,并偷听到丁春秋所传的特殊修炼方法。
历史背景
鸠摩智的「吐蕃国师」身份不符合天龙八部的时代背景。天龙八部第四十九章有宋哲宗与高太皇太后的对话。[1]宋哲宗于公元1093年亲政,此时距吐蕃王朝崩溃已经有两百多年,因此从历史而言此时不会有吐蕃国师,而且西藏此时处于分裂时期,没有一个强大的政权,其他国家的人并不会因其来自西藏某政权而重视他。「鸠摩」并非藏族姓氏,或从梵语Kumār而来,意为「童子」。
影视形象
剧集
参考文献
- . [2018-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