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绣

鲁绣山东刺绣的简称,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绣种[1],是中国十大名绣之一,与京绣汴绣瓯绣合称中国「四小名绣」。鲁绣又称「衣线绣」,因它所用的绣线大多是较粗的加撚双股丝线,俗称「衣线」。

鲁绣工艺兴起于春秋时期的华夏文明之地——齐鲁,故史称「齐纨」或是「鲁缟」。至,鲁绣已十分兴盛。到时,已是相当普及的刺绣。《史记·货殖列传》中对鲁绣有「冠带衣履天下」之赞。不仅如此,鲁绣还出现了专门为绣业而设置的「服官」,据《汉书》记载,「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1],当时绣业之昌盛和重要由此可见一斑。鲁绣这一说法到了明代才开始正式出现。北京故宫博物院就存有明代鲁绣「文昌出行图」、「芙蓉双鸭图」、「荷花鸳鸯图」。至清代康雍干三代年间,鲁绣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民初时,山东潍县刺绣作坊就有30多家,绣工之多遍及潍城四乡,因此,潍县素有「九千绣花女」之誉。[2]

工艺特色

鲁绣所用的绣线大多是较粗的加撚双股丝线,俗称「衣线」。工法集「抽」、「勒」、「锁」、「雕」等于一身,外观色彩淡雅、构图优美、虚实适宜、形象逼真。[1] 此外,鲁绣大都利用织有暗花的绫缎为底料,在上面绣上彩色纹样,这也是其他绣种所少有的。[2]

发绣

鲁绣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品种是济南发丝绣,是济南市政府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古老又独特的地方绣种。在清代出版的《顾绣考》一书中就有「远绍唐、宋发丝绣之真传」的记载,最早的发丝绣传世珍品是南宋的「东方朔像」,该作品长一市尺,宽八寸,现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馆[2]

现况

相较于高知名度的苏绣湘绣粤绣蜀绣,鲁绣的知名度较低,以至许多山东本土人也对鲁绣不甚熟悉。鲁绣专家徐秀玲介绍,从五十年代至今,专业从事鲁绣的不足20人,现如今,全国只有四五人,而且全都集中在济南。[3]原济南刺绣总厂的鲁绣研究所于二〇〇六年被迫解散。现仅靠个别名家办研习班来以计传承。[4]

参见

注释及参考文献

  1. . [2011-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09).
  2. 中国「八大名绣」之一鲁绣(商海钩沉)
  3. . [2011-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4. 「鲁绣极品」发丝绣养在深闺待人识 存盘,存档日期2016-03-04.


四大名绣
苏绣 | 湘绣 | 蜀绣 | 粤绣
其它知名刺绣: | | | | | |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