鳃耙
鳃耙是由鳃弓内缘衍伸而出的骨骼或软骨突起,主要用于保护鱼鳃或是滤取微小的猎物。鳃耙通常为两排并列,沿着鳃弓分布,不同种类的鱼其鳃耙在鳃弓上分布的数量、外型、间距差异甚大。鳃耙可以防止猎物自鳃弓之间的夹隙逃脱,或者能协助滤食性动物获得食物[1]。

上左:分布较密集的鳃耙,其上的分支交叉结构成为网状 (x50)
上右:分布较疏的鳃耙 (x180)
下:较短的鳃耙(水流方向为上向下)
上右:分布较疏的鳃耙 (x180)
下:较短的鳃耙(水流方向为上向下)
鳃耙的外型与间距取决于觅食行为与理想猎物体型的大小。滤食性的鱼类拥有较密集分布、类似筛子的鳃耙,用以过滤微小的浮游生物,而肉食性或杂食性的鱼类则拥有较疏且粗短的鳃耙。由于鳃耙的型态演化受到觅食行为影响很大,即使在相近的物种之间,鳃耙仍然可以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可以通过鳃耙的外型特征依据作为鱼类种类的分类与辨识。
早期鱼类的鳃耙主要是用来保护鳃瓣受到伤害,并且将物体导向食道。而这些物体多半为食物,因此许多鱼类的鳃耙扮演了须鲸中鲸须板的角色,例如鲻形目、鲱鱼、巨口鲨、姥鲨、鲸鲨[2]。
- 点带石斑鱼的鳃耙
参考文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