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旗
鯉魚旗(日语:/)原本是日本江戶時代的武士家族,在端午(即農曆五月初五日)梅雨時期中的雨天,由希望生男孩的家庭在家門庭前用紙、布等描繪鯉魚的圖案,使之隨風飄動,模仿鯉魚游動的的風幡。也稱為「」。明治維新改用格里曆後,鯉魚旗大多展示到陽曆5月5日(日本男孩節,由端午節演變而來),作為夏天將來的象徵。因為裝飾的季節改變了,因此鯉魚旗在日本人的印象中也就變成了「在晚春的藍天裡密佈的東西」。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
假名 | |
平文式罗马字 |

現代的鯉魚旗

江戶時代的鯉魚旗。出自『日本的禮儀與習慣之插畫()』、1867年出版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