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维湖
马拉威湖(),亦称尼亚萨湖(),非洲南部大湖,位于东非大裂谷的最南端。
马拉威湖 | |
---|---|
![]() 马拉威湖卫星图 | |
标 | 12°11′S 34°22′E |
湖泊类型 | 裂谷湖 |
主要流入 | 鲁胡胡河 |
主要流出 | 希雷河 |
所在国家 | ![]() ![]() ![]() |
最大长度 | 560~580公里 |
最大宽度 | 75公里 |
表面积 | 29000平方公里 |
平均深度 | 292米 (单位) |
最大深度 | 706米 |
水体体积 | 8400立方公里 |
表面海拔 | 500米 |
岛屿 | 利科马岛、奇祖穆卢岛 |
参考 | [1][2] |
马拉威、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三国环绕该湖。马拉威和坦桑尼亚对该湖的划分有争议,马拉威认为整个湖面均是其领土,而坦桑尼亚坚持要以1914年之前英国和德国划定的坦噶尼喀和尼亚萨兰之间的边界划分该湖。
地理

马拉威湖长560(350英里)–580(360英里)[3],最宽处约75(47英里)。水域面积29,600平方(11,400平方英里)。东与莫桑比克,西部及南部与马拉威,北部及东北部与坦桑尼亚接壤。最大流入河为鲁胡胡河,流出河为希雷河,该河是赞比西河的大支流。[3]
命名
马拉威将该湖称作“马拉威湖”,但是其他接壤国家,例如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则称其为“尼亚萨湖”(Nyasa (ziwa))。大卫·利文斯通曾将其昵称为“星之湖”(The Lake of Stars),原因是其上的渔船灯火好似天上繁星。[5]该湖也称“风暴湖”,因为湖上经常突发狂风。
历史
1846年,葡萄牙商人科斯塔·卡多苏(Candido José da Costa Cardoso)成为第一个到访该湖的欧洲人。[6]大卫·利文斯通抵达于1859年,并将之命名为尼亚萨湖(Lake Nyasa)。[3]湖周边的很多地区不久之后就被大英帝国作为了其尼亚萨兰殖民地的一部份。不过葡萄牙人占据了该湖的东岸,利科马岛则被英国的中非传教会作为了其传教站,因此与其附近的奇祖穆卢岛成为了飞地。
1914年8月16日,英国炮艇SS Gwendolen号船长罗德斯(Rhoades)听到一战爆发的消息,并得到军方指令摧毁该湖上唯一的德国炮艇赫尔曼·冯·魏斯曼号。他们发现这艘德国炮艇出现在德属东非的柳利附近,最终在1,800(2,000码)的距离上用一发加农炮将之报废。这场小冲突被《泰晤士报》称为英国海军在一战中的第一场胜利。[7][8]
生物

马拉威湖有丰富的鱼类资源,是湖区居民重要的食物来源地。不过因为水污染和过渡捕捞的缘故,产量在不断下降。
争议


1960年代,总统海斯廷斯·卡穆祖·班达使马拉威成为了第一个与白人统治的南非创建了外交关系的非洲国家。因此遭致几乎其他所有非洲国家的反对,于是也加剧了马拉威和邻国之间的领土纠纷。
坦桑尼亚认为其边境应以湖中分。[12]马拉威则宣称对整个湖面,包括坦桑尼亚沿岸拥有主权。两者都引用了1890年大英帝国与德国之间签订的赫里戈兰协约(Heligoland Treaty)作为证据,之后大英帝国夺取了德国殖民地坦噶尼喀,使得该湖所有水域归属于殖民地尼亚萨兰。在随后的殖民时代其司法辖区又被划分为两个。[13]1954年英国和葡萄牙决定以湖中线为分界,其中靠近坦桑尼亚的奇祖穆卢岛和利科马岛属于英国。[13]
1967年坦桑尼亚官方声明反对马拉威的划分方法,但没有做出实际举动。[14]1990年代之后两国不时因此摩擦出一些火花,[15]2012年,由于马拉威的探油行动,这一争端再次浮现于世人眼前,坦桑尼亚认为在争议解决之前马拉威应停止其行动。[16][17][18]
交通

马拉威湖两岸及岛屿间的大型交通工具包括蒸汽船、摩托艇和飞机。
摩托艇MV Chauncy Maples从1901年开始在该湖上运营,1935年MV Mpasa加入。[19]
1951年,游轮MV Ilala加入,不过后来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1980年游轮MV Mtendere加入。[19]1982年,年运输十万名客人。[19]
坦桑尼亚游轮MV Songea在1988年建成,[20]并由坦桑尼亚铁路公司海运分部运营至1997年,随后该部门独立成为海事服务有限公司。[21]Songea号每周在恩卡塔湾和姆巴巴湾之间航行。[20]
娱乐
马拉威湖的沙滩及岛屿是马拉威的主要旅游景点,逢年过节很多马拉威人和国际游客都会到这里度假。因此湖区周围有许多高档度假村。娱乐项目包括潜水、驾船、划水、露营等等。
参考文献
- . AC Tropical Fish. Aquaticcommunity.com. [2007-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5).
- . World Lakes Database. International Lake Environment Committee Foundation. [2007-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10).
- . Columbia Encyclopedia Onlin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1-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9).
- Wilson, Ab; Teugels, Gg; Meyer, A. Moritz, Craig , 编. (Free full text). PLoS ONE. Apr 2008, 3 (4): e1979. Bibcode:2008PLoSO...3.1979W. PMC 2292254
. PMID 18431469. doi:10.1371/journal.pone.0001979.
- . www.ishafun.com. [2018-12-11].
- Jeal, Tim. . New York: G. P. Putnam’s Sons. 1973.
- Paice, Edward. . 2007: not cited. ISBN 0-297-84709-0.
- . Clash of Steel.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27).
- . [2013-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30).
- Wright, C. A.; Klein, J.; Eccles, D. H. . Journal of Zoology. 1967, 151 (1): 199–209 [2010-05-22]. doi:10.1111/j.1469-7998.1967.tb02873.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0).
- Personal observations by David Eccles when Senior Fisheries Research Officer in Malawi
- . Daily News (via KForum) (Dar es Salaam, Tanazia). 1 August 2007 [2013-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3).
- Mayall, James. . The Journal of Modern African Studies. 1973, 11 (4): 611–628 [2013-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8).
- Chitsulo, Kondwani. . Malawi Voice. 3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5). 参数
|newspaper=
与模板{{cite web}}
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news}}
或|website=
) (帮助) - Joel, Lawi. . Daliy News (Dar es Salaam, Tanzania). 15 August 2012 [2013-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2).
- Kamlomo, Gabriel. . The Daily Times (Malawi). 8 August 2012 [2013-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5).
- . Pretoria, South Africa: Institute for Security Studies. 8 August 2012 [2013-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4).
- Osisa. . Malawi: The Maravi Post. 3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7月28日).
- Sefton, John. . Community Forum. ShipStamps.co.uk. 2010-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8).
- . Vessels. Marine Services Company Limited. [26 June 2011].
- . Vessels. Marine Services Company Limited. [26 June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