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夜繽紛

香港夜繽紛英語:),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23年9月中旬起推行一系列以夜市作為推廣旅遊刺激經濟項目

背景

後疫情經濟

2019年至2023年期間先後發生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和爆發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香港經濟及居民收入均受到嚴重衝擊,許多企業面臨困境,失業率上升。

2023年初以來,港元匯率跟隨美元在一段時間保持相對強勢,港元兌人民幣匯率累計最多升值約8%,提升港人北上消費的購買力

內地經濟的持續增長,內地城市的消費環境、商品種類、服務項目擁有較高的性價比,更多的消費選擇和優惠活動令香港居民前往內地消費更趨理性化。

香港與內地經歷長達近三年的出入境限制,2023年初終於全面恢復通關,港人積壓許久的北上消費表現出剛性需求,在短時間內出現俗稱報復性消費」現象。

國策推動首發經濟

根據2022年統計,深圳總共開立的首店品牌321家,同比增加18.8%,其品牌吸引力穩居全國前列[1]

2022年深圳市商務局印發《關於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高度重視「首店經濟」和「首發經濟」,支持國內外知名品牌在深圳設立首店、旗艦店及新概念店等,鼓勵國內外的知名品牌在深圳首發和同步上市新品。深圳「首店經濟」通過加強規劃、出台政策、打造平台、舉辦活動等舉措,對標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打造「首店之城」。

內地業界配合民眾消費升級的需求而銳意創新之外,追捧消費新生態,國產的新興消費模式和品牌在香港人心目中的認受性已顯著提升。

內地的新商圈、新商業型態、新品牌迅速冒起,香港人為熱愛時尚、追逐潮流,帶來新鮮感和吸引力。

沿革

2023年2月起,香港與中國內地恢復因新冠疫情而中斷逾年的全面通關[2],但香港經濟未見明顯改善。[3]

2023年4月,香港政府公布「開心香港」活動刺激經濟,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希望大家齊心合力,在香港多消費,一來大家更開心,二來亦幫助鞏固經濟復蘇的力度」,然而本港零售業銷售額仍然連跌三個月,食肆收益仍未重返2019年(新冠疫情前)的水平。[4]

2023年6月時,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向傳媒表示,相信食肆生意額下跌是因為香港市民外遊、市民在疫情下習慣叫外賣、以及與遊客未回復疫前水平及消費力減弱所致。[5]

香港政府在2023年9月14日推出「香港夜繽紛」,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夜繽紛」的構思背景是市民的生活習慣因為三年疫情而改變,晚上比較少外出,商舖、食肆或商場都提早了關門,「市民的選擇好像減少了」[4],因此研究夜市推動夜間經濟,活動及措施包括商場延長營業時間增加商場人流[6],並於2023年9月下旬起在部分海濱劃出小販認可區墟市,在灣仔海濱長廊一帶舉辦「海濱遊藝坊」設香港地道街頭小食的熟食攤位、大排檔紀念品、手信區為主題,在晚間舉行大型表演節目及活動[7]

項目於2023年9月14日晚上6時半在西九文化區舉行及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主持啟動禮。

活動及措施

活動自9月中旬開始,橫跨多個不同重要東西方節日包括中秋節國慶萬聖節聖誕節元旦至2024年初春節

內容涵蓋娛樂、藝術、文化、消費等不同主題,分布港九新界,對象為不同年齡與界別人士。計劃包括在西九文化區舉辦演唱會音樂會維多利亞港、香港及深圳兩地上空無人機表演等娛樂節目[8]

期間戲院推出夜場優惠、部分展覽館博物館延長開放時間;全港超過80個商場舉行不同類型夜間活動包括市集或播放體育賽事,同時推出餐飲和消費優惠;多項大型實體慶祝活動、表演及傳統節慶恢復舉辦,其中將於2023年9月28日至30日復辦大坑舞火龍,2023年10月在添馬公園中環海濱活動空間復辦實體版「香港美酒佳餚巡禮」以及在10月1日復辦國慶煙花匯演,2023年11月會推出「香港繽紛冬日巡禮」及除夕舉行「香港除夕倒數」,並在維多利亞港舉辦煙花匯演;以及在2024年農曆新年期間復辦香港新春花車巡遊年宵恢復舉辦乾貨攤位[9][10]

星光大道K11 MUSEA合辦文化海濱市集「星光夜市Night Market by The Sea」[11]

爭議

攤檔無電力供應

位於灣仔「海濱藝遊坊」在開幕當日有部分攤檔因無電力供應,導致部分食物無法出售,有部分需冷藏的貨物因為停電而損失,生意受到影響[12]。統籌活動的維港海上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麥仲威歸咎於鄰近地盤因誤會而不慎斷了活動電力。[13]

無明火煮食設備

雖然行政長官李家超曾經表示消防部門會協助夜市提供明火煮食,但位於灣仔的熟食檔並無設明火煮食。負責主辦活動的維港海上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麥仲威則表示「這個地方不是搞夜市,主要係給人休憩、跑步」。[14]

國慶煙花禁夜市

2023年10月1日國慶日,因人流管制措施,熟食攤位需要下午4時後交場,煙花匯演後亦不可以再開檔。發展局其後改口稱和警方評估情況後,認為可「寬鬆處理」開放時間。[15]

參見

參考來源

  1. . [2023-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0).
  2. . www.info.gov.hk. [2023-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3).
  3. . Yahoo News. 2023-04-21 [2023-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3) (中文(香港)).
  4. 評論編輯室. . 香港01. 2023-09-15 [2023-10-13] (中文(香港)).
  5. 余心美. . 香港01. 2023-06-19 [2023-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9) (中文(香港)).
  6. .
  7. .
  8. .
  9. . [2023-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8).
  10.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2023-09-14 [2023-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7).
  11. .
  12. . 獨立媒體. 2023-09-28 [2023-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5).
  13. 何瑞芬. . 香港01. 2023-09-27 [2023-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6) (中文(香港)).
  14. . 星島日報. 2023-09-27 [2023-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3).
  15. . on.cc. 2023-09-28 [2023-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7).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