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身

头身是身高与头部的比例,几头身代表身高为头高的几倍。一般真实人类的成人头身比例大致在六至八头身之间,侏儒症患者可能只有四至五头身,某些模特儿可能达到九头身。但身材好坏和头身没有太大关联,在艺术家眼中,以肚脐为分界,下肢与身高比要接近1:1.618的黄金比例[1],才是被认为最美的,而罗浮宫所展出的米洛的维纳斯被誉为最美的人体雕像[2]。以从下往上的角度或运用广角镜头的摄影手法,能够在视觉上让头身比例变大[3]

人体比例及头身随着成长变迁
四头身的维基娘

创作

艺术漫画动画等领域,经常不按照正常头身比例,创作出一头身至九头身不等的作品。当头身越小,相对头的比重越高,看起来头越大。台湾及中国各地的神像雕刻坐姿多为三至五头身[4],而霹雳布袋戏集团则是将木偶改变为六至七头身,贴近人体比例[5]

掌握头身比例是人物设计非常重要的一环,角色必须符合不同年龄的身材比例,否则会显得突兀不自然[6]

Q版角色一般在五头身以下,简略了部分外观特征,强调可爱、讨喜的要素,常见于许多布偶玩具。欧美的简易卡通画风头身更低,如《史奴比》和《加菲猫》介于二至三头身。特殊的例子像是美国动画《飞天小女警》本来为二头身,日本改编后的《飞天小女警Z》变成了四头身[7]。大部分的画都是Q版角色。

日本的电脑软件伦理机构在2005年4月做出规定,限制萝莉十八禁游戏作品的角色外观不可在五头身以下[8]

二头身与一头身的比例较为特别。二头身在日本称为SD(,,超级变形之意)SD GUNDAM系列GUNDAM机器人设计成二头身角色模型,人物夸张地缩成一颗大头和胖嘟嘟的身躯,多样化的造型扩展了作品的可能性[9]。许多作品会将角色画成二头身,像是在电子游戏中战斗时等的操作角色[10],搞笑、讽刺漫画等─例如哆啦A梦就是二头身。或是当成吉祥物使用在文具毛绒玩具屏幕保护设备手机吊饰交换卡片等用途。

一头身可能像史莱姆只有一个身体,或是如卡比有简单的四肢。更复杂的一头身甚至会加上头饰或各种配件,例如《魔动王》的机器人在展开成人型前为一颗大头,在《魔神英雄传》则是一颗大头搭配夸张的四肢。而在美国漫画中某些智囊型角色被描述成大头加四肢(大部分属于反派),或者甚至本身是大脑,例如《忍者龟》的克朗

参考数据

  1. 张锦弘. . 联合报. 2006-06-28: C8版/文教 (中文).
  2. 慈璇. . 新纪元周刊. 2006-12-28, 试刊号2 [2009-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18) (中文).
  3. 摄影学园. . 台湾: 旗标出版. 2005-07-14 [2009-11-03]. ISBN 957442267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03) (中文).
  4. . 台湾木雕艺术.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26) (中文).
  5. 李孟君. . 教育部通识教育改善计划<彰化民俗与文化>课程. 2006-06-09 (中文).
  6. 林晃. . 日本: グラフィック社. 2006-03-25: 152. ISBN 978-4766116847 (日语).
  7. 卡通频道. . 联合新闻网. 联合在线. 2008-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5) (中文).
  8. コンピュータソフトウェア伦理机构. (PDF). 2009年4月.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3-23) (日语). キャラクターの见た目が、5头身以下の场合、NGとなります。
  9. 毛毛虫. . 自由时报. 2004-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23) (中文).
  10. Sam. . 巴哈姆特电玩信息站 (旺普网络信息). 2009-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