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儒症
侏儒症(英语:)是指动物或植物极端矮小的一种状态。以前任何类型的人明显矮小都可称为侏儒症。而今,这一名词只限于极端矮小且身体不相称的人,通常是由于骨或软骨发育的遗传性疾病,如软骨发育不全症,占侏儒症的70%,在100,000名活产婴儿中有4至15人发生[1]。相反,由于内分泌或营养异常而致相称性的身材矮小,不再被称为「侏儒」。其中一个例子是「生长激素缺乏症」,曾经被称作「垂体性侏儒症」[2]。其他如先天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畸型发育不良、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症、季肋发育不全、努南氏症候群、原基性侏儒症、特纳氏症候群、成骨发育不全(玻璃娃娃)及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低下症等成因,「sFGFR3」是目前发现可能有助于治疗的疗法,但还未被证实是否真的可行,用可溶形式的人类FGFR3 (sFGFR3),它充当诱饵受体并阻止FGF 与突变型FGFR3 结合。 sFGFR3被皮下注射到新生Fgfr3(ach/+)小鼠——软骨发育不全的小鼠模型——在3周的整个生长期中每周两次。接受治疗的小鼠骨骼中生长板软骨细胞的有效成熟得以恢复,Fgfr3(ach/+)小鼠骨骼生长呈现剂量依赖性增强。这导致身材正常,死亡率和相关并发症显著降低,且没有任何毒性证据。这些结果描述了一种恢复骨骼生长的新方法,并表明 sFGFR3 可能成为患有软骨发育不全和相关疾病的儿童的潜在疗法。除了疾病的医学方面外,还有社会方面的问题。对于侏儒症患者来说,身高歧视可能导致童年时期的嘲笑和成年时期的歧视。

Thomas Dilward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