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学
韩国学(:),亦称朝鲜学、高丽学,是指对于朝鲜半岛等各方面的研究,包括朝鲜半岛历史、朝鲜文学、朝鲜半岛艺术、朝鲜半岛音乐和朝鲜语等等,有时候也包括在东亚研究的一部分。在韩国,韓國學中央硏究院是研究韩国学最权威的机构。近年,随着韩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世界各地掀起韩流,韩国学也愈来愈受欢迎。
历史上,韩国学在朝鲜半岛多使用“东国”一词[1]。1896年5月30日,《皇城新闻》发表的评论中首次使用了“本国学”一词:“……尽管要学外国学,但朝鲜人首先应该学本国学。”[2]:31922年,崔南善在其“朝鮮歷史通俗講話開題”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朝鲜学”,称“朝鲜人应该创建自己的朝鲜学”。朝鲜半岛光复后“韩国学”一词开始被广泛使用[1]。
1973年7月,世界首个国际性韩国学研究机构,国际韩国研究机构协议会,在法国巴黎创立。该机构设总代表一名,在欧洲、美洲、亚洲各设一位地区代表。1989年5月,该协会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壤举行了第一届全会,1991年10月在大韩民国首尔举行了第二届全会。[2]:26
主要国家的韩国学研究
中国大陆
中国歷史上最早的韩国学论著是司马迁的《史记·朝鲜列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中国大陆对韩国学的研究仅限于东北地区延边大学、吉林大学、吉林社科院、辽宁社科院,以及北京大学朝鲜文化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朝鲜语系等研究机构。1979年,中国朝鲜史研究会成立,不定期出版《朝鲜史研究通讯》。1980年代随着韩国成为亚洲四小龙,特别是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與韩国两国建交后,各大高校纷纷建立韩国学研究机构,中国大陆的韩国学研究进入欣欣向荣的发展阶段[2]:17-18。1993年,社科文献出版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主办的韩国学期刊《当代韩国》创刊[3]。2010年底,中国大陆有113所大学开设韩国语本科专业,韩国学或朝鲜学研究所数量超过60多家[4]。
美国
美国的韩国学研究开始于近代,研究者起初以美国外交官和传教士为主,侧重于韩国政治外交和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1950年代,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韩国学作为国别研究的独立学科开始在美国得到重视。1952年,美籍韩裔学者徐斗铢在哈佛大学建设美国最早的韩国学研究体系。1959年,美国学者爱德华·瓦格纳在哈佛完成其博士论文《士祸:朝鲜初期的政治斗争》。该论文后于1972年出版,成为美国学者研究韩国历史的开始。博士毕业后,爱德华开始在哈佛大学教授韩国史,开启美国最早的韩国史教学。1963-1974年间,他先后在美国成立了17个韩国学团体和机构[2]:21。1981年,他在哈佛大学创建了韩国学研究院[5]。因其在美国早期韩国学研究中的重大贡献,爱德华也被尊为“美国的韩国学之父” [6]。
日本
838-847年,日本僧人圆仁在其所著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对新罗社会生活、海上贸易特别是新罗宗教和张保皋与唐朝的海上贸易做了详细记载。近代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后,朝鲜总督府成立了朝鲜史研究会,并以京城帝国大学为中心对韩国语言文化、历史、地理等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日本在二战战败投降后,其国内以京都大学和天理大学为中心继续研究韩国学。1993年,朝鲜学会在天理大学成立,每年举行研讨会并出版《朝鲜学报》。另一家韩国学团体“朝鲜史研究会”也每年举行研讨会并出版期刊《朝鲜史研究会论文集》。[2]:23
参考文献
- 李得春. . 《东疆学刊》.
- 魏志江 等著. .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8年9月. ISBN 978-7-306-03167-9.
- .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22-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2).
- 李忠辉; 肖霞. . 《当代韩国》.
- Pace, Eric. . The New York Times. New York. 2001-12-26 [2015-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7).
- Lee, Hoon-sang. . BlogSpot. August 2013 [2016-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