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圜
韩圜()是自1953年2月至1962年6月的大韩民国货币。
韩圜 | |
---|---|
() (汉字) | |
使用地区 | |
使用地 | ![]() |
发行历史 | |
始发时间 | 1953年2月17日 |
之前货币 | 旧韩圆 |
废止时间 | 1962年6月10日 |
之后货币 | 韩圆 |
货币单位 | |
1/100 | 钱 () 未使用 |
发行面额 | |
硬币 | 10, 50, 100圜 |
纸币 | 1, 5, 10, 50, 100, 500, 1000圜 |
发行制造 | |
中央银行 | 韩国银行 |
- 网址: | www.bok.or.kr |
印钞机构 | 韩国造币公社 |
- 网址: | english.komsco.com/ |
造币机构 | 费城铸币局 |
此信息框显示的是该货币被废止前的最后状态。 |
硬币
1959年,推出10、50、100圜面额硬币,由费城铸币局铸造。
韩圜硬币 () | ||||||||||
---|---|---|---|---|---|---|---|---|---|---|
外貌 | 面值 | 技术参数 | 描述 | 日期 | ||||||
正面 | 背面 | 直径 | 质量 | 成份 | 正面 | 背面 | 首次铸造 | 发行 | 停用 | |
![]() |
![]() |
10圜 | 19.1 mm | 2.46 g | 95% 铜 5% 锌 |
木槿、面值、所属银行名称(谚文) | 面值(数字)、“大韩民国”、铸造年份 | 1959年(韩国历4292年) | 1959年10月20日 | 1975年3月22日 |
![]() |
![]() |
50圜 | 22.86 mm | 3.69 g | 70% 铜 18% 锌 12% 镍 |
龟船、面值、所属银行名称(谚文) | 面值(数字)、“大韩民国”、铸造年份 | 1959年(韩国历4292年) | 1959年10月20日 | 1975年3月22日 |
![]() |
![]() |
100圜 | 26.0 mm | 6.74 g | 白铜 75% 铜 25% 镍 |
李承晚、面值、所属银行名称(谚文) | 1959年10月30日 | 1962年6月10日 |
银行券
美国印刷券
“圜”以韩文汉字(圜)书写,但“圆”以谚文(원)以及英文 (won) 书写。这些问题,是急需新银行券以及货币改名,以及决定在美国制造新纸币,所造成的。[2]
美国印刷韩圜券 () | ||||||||
---|---|---|---|---|---|---|---|---|
票样 | 面值 | 面积 | 主色调 | 描述 | 日期 | |||
正面 | 背面 | 正面 | 背面 | 发行 | 停用 | |||
![]() |
![]() |
1圜 | 111 × 54 mm | 粉红色 | 所属银行名称(韩文汉字),面值(谚文以及韩文汉字) | 韩国银行符号 | 1953年2月17日 | 1962年6月10日 |
![]() |
![]() |
5圜 | 红色 | |||||
![]() |
![]() |
10圜 | 156 × 66 mm | 紫色 | 所属银行名称(韩文汉字),面值(谚文以及韩文汉字)、龟船 | 韩国银行符号 | ||
![]() |
![]() |
100圜 | 绿色 | |||||
![]() |
![]() |
1000圜 | 棕色 | |||||
这些图片是以每1像素表示1毫米的比例显示的。对于表格的范本,请参阅纸币参数表。 |
韩国印刷券
韩国印刷韩圜券 () | |||||||
---|---|---|---|---|---|---|---|
票样 | 面值 | 面积 | 描述 | 日期 | |||
正面 | 背面 | 正面 | 背面 | 发行 | 停用 | ||
![]() |
![]() |
10圜 | 156 × 66 mm | 崇礼门 | Haegeumgang near 巨济市 | 1953年3月17日 | 1962年6月10日 |
![]() |
![]() |
1953年12月15日 | |||||
![]() |
![]() |
50圜 | 149 × 66 mm | 独立门 | 李舜臣铜像, 龟船 | 1958年8月15日 | |
![]() |
![]() |
100圜 | 156 × 66 mm | 李承晚 | 独立门 | 1953年12月18日 | |
![]() |
![]() |
1954年2月1日 | |||||
![]() |
![]() |
面值 | 1957年3月26日 | ||||
![]() |
![]() |
母亲及其孩子 | 独立门 | 1962年5月16日 | |||
![]() |
![]() |
500圜 | 156 × 73 mm | 李承晚 | 面值 | 1956年3月26日 | |
![]() |
![]() |
1958年8月15日 | |||||
![]() |
![]() |
朝鲜世宗 | 韩国银行主建筑 | 1961年4月19日 | |||
![]() |
![]() |
1000圜 | 166 × 73 mm | 李承晚 | 韩国银行符号 | 1957年3月26日 | |
![]() |
![]() |
165 × 73 mm | 朝鲜世宗 | 火把 | 1960年8月15日 | ||
这些图片是以每1像素表示1毫米的比例显示的。对于表格的范本,请参阅纸币参数表。 |
参考数据
- 韩国银行. . [2014-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韩语).
한글로만 표기" → 翻译: "限以谚文拼写
- 韩国银行. . [2006年12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3月10日) (韩语).
긴급통화조치로 화폐단위가 圆에서 圜으로 바뀌었음에도 이 당시 은행권은 圜을 '원'으로 표기하고 있는데 이는 동 은행권이 긴급통화조치의 결정 이전에 다른 용도로 미국연방인쇄국에서 제조된 것이기 때문." → 英译:"With the Emergency Currency Measures, and also the exchange of currency from the won to the hwan, at the time "won" was inscribed for "hwan" on the new banknotes; and that's because, as a result of a previous Emergency Currency Measure's decision, these new notes to be issued were to be manufactured by the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