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斯特·威塞尔之歌
《霍斯特·威塞尔之歌》(德語:),又根据首行称为《旗帜高扬》(),是从1930年到1945年的纳粹党党歌,也是从1933年到1945年在《德意志人之歌》(Das Lied der Deutschen)之外一首等同德国国歌的歌。
Horst-Wessel-Lied | |
---|---|
霍斯特·威塞尔 | |
納粹德國国歌 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勞工黨黨歌 | |
作詞 | 霍斯特·威塞尔,1929年 |
採用 | 1932年 |
廢止 | 1945年 |
样本 | |
霍斯特·威塞尔之歌(演唱版)
|
1871-1918 | 万岁胜利者的桂冠 |
---|---|
1922-1933 | 德意志之歌 |
1933-1945 | 德意志之歌 第一节 霍斯特·威塞尔之歌 |
1948-1949 | 三區尼西亞之歌 非官方 |
1949-1990 | 从废墟中崛起 |
1949-1950 | 我完全奉献非官方 |
1950-1952 | 德国颂歌 |
1952 - | 德意志之歌 第三节 |
注:1933-1945年间为双国歌。 | |
歌词作于1929年,作者霍斯特·威塞尔是纳粹激进主义人士和柏林腓特烈斯海因区纳粹冲锋队负责人。1930年1月,威塞尔被共产党暗杀,柏林宣传机关党头目约瑟夫·戈培尔将他塑造成纳粹运动的头号烈士,这首歌成为纳粹党仪式的正式歌曲,广泛使用于该党集会以及冲锋队街头游行。
1933年纳粹党执政后,1933年5月19日立法将《霍斯特·威塞尔之歌》定为国家象征。因此纳粹德国有两首国歌,由《德意志之歌》的第一段和《霍斯特·威塞尔之歌》组成。1934年《霍斯特·威塞尔之歌》的规则要求在唱第一段和第四段时举起右手行纳粹礼。在莱尼·里芬斯塔尔1935年拍摄的电影《意志的胜利》的结尾,纳粹的领袖们都在唱这首歌。
1945年纳粹德国战败后,《霍斯特·威塞尔之歌》遭到取缔,其歌词和旋律至今在德国和奥地利仍属非法,除了用于教育和学术研究用途(德國刑法典 86 、86a)。
歌词
《霍斯特·威塞尔之歌》的歌词发表于1929年9月柏林的纳粹报纸“Der Angriff”(进攻报)。歌词如下:
德语 | 译文 |
---|---|
|
|
曲谱 | |
旋律
霍斯特·威塞尔死后,纳粹称此歌旋律亦为他所作。1930至1933年间德国对这种说法存在很大争议,然而1933年纳粹党上台后,对此曲作者的怀疑和讨论被压制。
该曲旋律最有可能来源于一战期间德意志帝国海军的军歌,因柯尼斯堡号巡洋舰被称为《柯尼斯堡之歌》,首段如下:
|
|
模仿
1933年前,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一些成员在街上与冲锋队战斗时演唱该曲的戏仿版本,仅是将政治角色调换:
|
|
“钢盔前线士兵联盟”(Stahlhelm)一词代指一个与德国国家人民党紧密相关的国家主义老兵组织。
有的则直接填上新词:
|
|
东德成立后,以下戏仿的歌词曾在地下流行:
|
参考资料
- George Boderick, "The Horst-Wessel-Lied: A Reappraisal," International Folklore Review Vol. 10 (1995): 100-127, available online here。
参见
外部链接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Horst Wessel Lied |
- Text and melod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MID format), so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MP3 format)
- Text of the German Criminal Code §86 and §86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in English)
- AFRIKAKORPS.Org / AANA Songs of the Deser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