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管
雷管(英语:)是一种用来引爆炸药的设备。19世纪,瑞典化学家阿佛烈·诺贝尔(Alfred B. Nobel)发现硅藻土吸附硝化甘油(硅藻土炸药)之后变得稳定,但是必须要用其他炸药引爆,而这个引爆设备就是雷管。


工业和军用炸药一般较为稳定,用明火无法引爆,因此普遍使用雷管作为爆炸媒介。雷管的成份在一开始时是装有雷酸汞的管子,故名为雷管。后来改用叠氮化铅等较稳定的化学物制作。
构造
雷管通常是由一种称为「ASA复合物」(ASA compound)的起爆药与作为起爆增强剂的微量TNT、特屈儿(tetryl)或PETN封于直径约10 mm左右的薄金属管内构成。「ASA复合物」是叠氮化铅(Pb(N3)2,Lead Azide)、史蒂芬酸铅(lead 2,4,6-trinitroresorcinate, C6HN3O8Pb, Lead styphnate)与铝粉的混合物,取英文本首为名。重氮基二硝基酚(DDNP, Diazodinitrophenol)也可被用作起爆药以减少排入大气中的铅。旧式雷管用雷酸汞(Mercury(II) fulminate)当一级炸药(起爆药),通常会混些氯酸钾增加性能。
分类
电气式雷管
- 即发式电雷管(instantaneous electrical detonator,IED)。
- 短延迟式电雷管(short period delay detonator,SPD),延迟以毫秒计算。
- 长延迟式电雷管(long period delay detonator,LPD),延迟以秒计算。
- 电桥式电雷管(exploding-bridgewire detonator),使用于精确度要求在1纳秒(nanosecond)之内的原子弹引爆。
- slapper式电雷管(slapper detonator)以金属薄膜爆炸驱动的塑料片撞击装药激发的雷管
发展历史
雷管是由诺贝尔于1862 年发明的。当时已经知道硝化甘油是一种很强烈的爆炸物,因过于敏感,在受到震动、撞击或火化时就会爆炸,因此缺少实用价值。诺贝尔发现,硝化甘油在用硅藻土吸附之后就会非常稳定--但如何来引爆它又成了难题。经过多次实验并付出了血的代价后,他终于发现可以用雷酸汞来引爆硅藻土吸附的硝化甘油。把雷酸汞装在小管子里,就成了雷管。
当时的雷管里面就是单一的雷酸汞,它不是很稳定,与铜等接触受潮后容易产生不稳定的雷酸盐而发生事故。后来雷管也用叠氮化铅,它更稳定一些。目前的雷管一般上层使用叠氮化铅,下层使用高爆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