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信標
雪崩信标(Avalanche Beacon)或雪崩收发器(Avalanche Transceiver),是一种用于更快地救援雪崩后被埋在雪下被困者的,工作频率大多为 457 kHz 的应急无线电收发器。是减少雪崩伤亡的有力工具。
在滑雪前,滑雪者先将雪崩信标改为“发送”模式,此时雪崩信标发射频率为 457 kHz 的低功率脉冲无线电信号。当发生雪崩,携带雪崩信标的人员被掩埋时。救援人员可以通过将雪崩信标模式改为“搜索”模式,接收被掩埋者信标发射的信号,通过雪崩信标上显示的箭头与距离来快速搜救被困者。它们被滑雪者广泛携带,特别是野外滑雪者。亦有一些雪场强制要求入场者携带。
早期的雪崩信标以 2.275 kHz 传输。 1986年,国际高山救援委员会采用了457 kHz的标准,随后许多公司生产符合该标准的收发器,隧其成为国际公认的标准。
历史
1968 年,John Lawton 博士在纽约州布法罗的康奈尔航空实验室发明了第一个有效的雪崩信标,第一批设备于1971年以“Skadi”品牌名称(来自北欧神话中的Skaði)出售[1]。该装置的工作频率为 2.275 kHz,搜索时可将无线电频率转换为人耳可听到的简单音调。搜救人员可以通过追踪声音音调来定位被困者的收发器。
1986年,国际高山救援委员会(IKAR)采用了457 kHz的频率,1996年,美国材料和试验协会(ASTM)亦采用了此标准[2]。
截至2007年,以下是在 457 kHz 频率上运行的雪崩信标国际之公认标准[3][4][5]。
- 工作频率 457kHz,频率容差 ±80Hz
- 在+10℃ 下能发送 200 小时以上(假设在防护服内)
- 在−10℃ 下能接收 1 小时以上(假设为手持)
- 工作温度范围不高或低于 −20℃ 至 +45℃
- 脉冲周期在 1000±300 ms 之间
W-Link
一些高端雪崩信标还配备了称为 W-Link 的辅助补充频率。该频率向能够接收 W-Link 信号的其他雪崩信标广播更多信息。
W-Link 宣传其功能包括:[6]
- 能够更好地区分各个雪崩信标来解决多种复杂的救援情况
- 更可靠地估计被困者数量
- 更可靠、更快速地标记/抑制雪崩信标的信号(用于有多人被困时)
- 更有效的救援,因为最近的被困者可能已经死亡
- 能够传输和接收附加数据,包括佩戴者的生命体征或身份信息
频率和技术信息
W-Link 的使用频率因地而异。目前,A区的频率为 869.8 MHz,B区的频率为 916-926 MHz。A区由大多数欧盟国家、瑞典、挪威、格陵兰岛、冰岛和该地区的其他国家组成,B区由加拿大和美国组成。W-Link 频率不允许在俄罗斯、中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以及亚洲和东欧的其他国家/地区使用。用户在前往这些国家/地区时可以禁用其个人信标上的 W-Link 功能,但在B区和A区之间切换可能需要联系授权零售商。[7]
W-Link的争议
由于W-Link作为一个能广播更多信息的辅助补充功能,它不可避免的引来了关于救援时利益冲突的争议。即救援人员可能会借由收到的额外信息分辨被困者,并由于个人利益或其他原因导致救援人员在一人比较近的情况下选择优先去救其他人。
參考資料
- . www.alpenglow.org. [2023-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03).
- lou.dawson.writer. . - The Backcountry Ski Touring Blog. 2013-08-09 [2023-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3) (美国英语).
- . web.archive.org. 2007-09-27 [2023-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 (PDF). [2023-08-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8-24).
- . web.archive.org. 2011-08-07 [2023-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7.
- . web.archive.org. 2011-11-06 [2023-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6).
- (PDF). [2023-08-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