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志鸿

陆志鸿1897年—1973年5月4日),字筱海,工程材料学家、教育家、金相学家。 浙江嘉兴人,出生地方望族,父陆祖谷曾任浙江省立图书馆馆长。陆志鸿幼年由祖母、父亲受读诗书、史地、算数,打好了中国传统文化基础。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曾任国立中央大学土木系教授(1928-1946)、台大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担任工程材料学方面的课程。[3]

陆志鸿
性别
出生1897年
 大清浙江省嘉兴
逝世1973年5月4日
 中华民国台北市台大医院
教育程度
  • 江苏省立第二中学
  • 日本东京大帝国大学工学院
经历
    • 国立重庆大学教授[1]
    • 南京工业专门学校任教(1924-1928)
    • 国立中央大学土木系教授(1928-1946)
    • 国立台湾大学工学院院长(1945~1946
    • 国立台湾大学机械系教授(1945-1973)
    • 国立台湾大学校长(1946-1948)
    • 日本三池鑛鑛师
    • 云南省企业局顾问
    • 经济部中央工业试验所顾问
    •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
    • 军政部兵工学校教授
代表作
    • 《材料强度学》
    • 《治金学》
    • 《建筑材料学》
    • 《美国原子能研究之进展》
    • 《钢铁与现代文明》
    • 《材料力学》
    • 《电工材料》
    • 《最小二乘法》
    • 《工程力学》
    • 《工程材料学》
    • 《工程材料试验法》
    • 《金属物理学》[2]

早年

陆教授于1915年在江苏省立第二中学毕业。中学毕业后留学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毕业后入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矿冶科,1923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毕业论文「浮游选矿」。归国后在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原江南高等实业学堂)任教。1927年开始,在国立中央大学土木系教书,曾任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3]

任职台湾大学

1945年,陆志鸿被国民政府主持接收台北帝国大学罗宗洛邀请到台湾,11月15日,罗宗洛率陆志鸿、马廷英杜聪明林茂生等人与前台北帝大总长安藤一雄完成接收手续。陈仪的顾问沈仲九向陈仪推荐他,经陈仪向教育部朱家骅部长推荐,陆志鸿从重庆搭乘第一批来台的飞机,接收台大。陆志鸿担任接收委员,与马廷英共同接收工学部,新学校暂名国立台北大学。罗宗洛、陆志鸿、马廷英、杜聪明、林茂生与两位陈仪的代表(行政长官公署参议兼教育处处长赵迺传、参议兼图书馆馆长范寿康)组成校务委员会(罗宗洛、杜聪明、范寿康是常务委员)维持校务。[4]12月行政院核定校名国立台湾大学,派罗宗洛任代理校长,他被罗代理校长聘为第1任工学院院长,1946年2月离任,回到国立中央大学,魏喦寿接工学院院长。

1946年5月18日罗代理校长离台到南京国民政府争取台大经费,陆志鸿给以协助,7月1日罗代理校长辞职回到上海中央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

1946年8月13日,行政院第755次会议,任命陆志鸿为台大校长,陆志鸿为台大史上第一位不是代理的校长。[5]

1948年4月15日,行政院51次院会通过陆志鸿去职,庄长恭接任的决议。6月1日,陆志鸿卸任校长职位,交棒给庄长恭。陆志鸿虽然辞去校长的职务,但他一直在台大执教,没有离开过学校,从此留在台湾。[3]

陆志鸿校长的行政团队和影响

  • 教务长戴运轨
  • 总务长陈世鸿(1946年10月1日后,以前是主任秘书,1947年起兼法学院院长,1947年8月1日换刘鸿渐))
  • 图书馆馆长范寿康
  • 理学院院长沈璇
  • 工学院院长魏喦寿(1946年10月1日前代理总务长)
  • 农学院院长王益滔
  • 医学院院长杜聪明(1947年3月16日换严智钟接任)
  • 先修班主任林茂生(同时代理文学院院长直到1947年3月11日永远失踪,3月21日由林穆光接主任)
  • 文学院院长钱歌川(原由校务委员林茂生代理院长,林在1947年3月11日永远失踪,钱4月19日上任)
  • 主任秘书陈兼善(1946年10月1日起)

陆校长免去医学院院长杜聪明的医学院附属医院(台大医院)院长兼职,请陈礼节接任,二二八事变后,林茂生校务委员被穿中山装配枪的2个人带走,再没有回来,医学院院长不久也换掉了。从此到陆的任期结束都没有台籍的院长。

继任者陆志鸿任校长期间,行政长官公署不仅大量安插人员进入台大,甚至台大主管人员的任用也一一听之于行政长官公署,致使台大教学及教务状况每况愈下,不仅学生不满、教师不满,教育部也不满。[4]

在台大的事件

  • 1947年一月,台湾省立法商学院并入此校法学院。[6]
  • 1947年十月,《国立台湾大学校刊》创刊。[6]
  • 1947年11月29日,举行此校第一届运动大会。[6]
  • 曾任台大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担任工程材料学方面的课程。[3]
  • 为台湾大学的校务整编与重组,奠定良好基础,他的治校理念在「大学的使命,不光传授知识,还应是不断追求知识的研究机构」,认为「大学即在学术研究」。[6]
  • 继任者陆志鸿任校长期间,行政长官公署不仅大量安插人员进入台大,甚至台大主管人员的任用也一一听之于行政长官公署,致使台大教学及教务状况每况愈下,不仅学生不满、教师不满,教育部也不满。[4]

多次选为优良教师

  • 教育部为于1953年孔子诞辰纪念日暨教师节奖励事科以上学校教授副教授起见,曾令公立各院校将在校服务二十年以上成绩优良之该项人员,将合于前项标准人员:国立台湾大学教授陆志鸿等廿八人。[7]
  • 教育部于1954年为奖励资深优良教师,甲专科以上学校,二十年以上者:陆志鸿。[8]
  • 教育部于1965年核定五十四年度专科以上学校资深优良教师八十三名,将于教师节予以奖励。服务满四十年者一人:台大陆志鸿,奖匾额一方,及奖金四千元。[9]
  • 这位在台大执教将近二十年的老教授,平时除了教书以外,没有其他嗜好,空闲时大部份是在看书或写作。谈到目前我国人才大量外流的情形时,陆教授感慨的说,国家每年花了大量的金钱来培养人才,可是很多都到外国留学去了,并且大部份都是有去无回,对于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表示.,如果长此下去,老一辈的渐渐衰落、退休,而年青的优秀人才又不回国,这个棒子可能有一天没有人接,这是国家的一大危机。他认为国内的研究所应该充实设备,使大学毕业生不必出国而有进一步进修的机会,这样人才才不会外流。[3]

学术成就

  • 工程材料第一卷「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内容关于钢铁及各种合金之治炼、加工、性质、用途及热处理之理论与实际,网罗至为详尽。[10]
  • 对金属工程贡献卓着,陆志鸿荣获技术奖章。[11]
  • 中国材料科学会成立,陆志鸿被推选为理事长。 [12]
  • 如何鼓励机械工业之发展?促进机械工业的发展与技术的起飞当以创造本国技术为基础,引进技术必须操之在我,并继之以研究发展,否则,新技术不旋踵之间已变为落后,又需引进新技术。[13]
  • 台大教授陆志鸿认为,我国的工业应力求技术独立,创建自己的研究发展体系,企业界不能再忽略研究工作,不能一味依赖国外临时聘请而来的专家。[14][15]
  • 材料科学的拓荒者,追忆毕生尽力的陆志鸿教授。[16]

著作

  • 《材料强度学》,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 《治金学》,兵工学校1935年印本
  • 《建筑材料学》,台湾书店1950年版
  • 《美国原子能研究之进展》,台北正中书局1951年版
  • 《钢铁与现代文明",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53年版
  • 《材料力学》,商务印书馆1954年版
  • 《电工材料》,台湾大学工学院1961年版
  • 《最小二乘法》,世界书局出版
  • 《工程力学》
  • 《工程材料学》
  • 《工程材料试验法》
  • 《金属物理学》[2]

纪念物

陆志鸿去世后,台大机械系校友为纪念其在材料科学的成就,发起筹建志鸿机械研究馆。[17]1980年,志鸿馆落成起用。

参考文献

  1. . [2013-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6).
  2. 孙文治主编;朱建设,徐浦伟,戴清副主编. . 2002-06-02 [2013-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3).
  3. 刘世武. . 联合报 (台北). 1965-09-23 (中文(台湾)).
  4. 杨荣庆. . 台湾研究集刊 (南京). 2011.
  5. . 中央日报. 1946-08-14: 02 (中文(台湾)).
  6. 台湾大学校史馆
  7. . 联合报 (台北). 1953-09-27: 03 (中文(台湾)).
  8. . 联合报 (台北). 1954-09-28 (中文(台湾)).
  9. . 联合报 (台北). 1965-09-22 (中文(台湾)).
  10. . 联合知识库 (台北). 1956-07-30 (中文(台湾)).
  11. . 联合知识库 (台北). 1968-10-04 (中文(台湾)).
  12. . 联合知识库 (台北). 1968-10-04 (中文(台湾)).
  13. . 经济日报. 1971-07-12: 03.
  14. . 联合报. 1972-09-23: 03.
  15. . 经济日报. 1972-09-25: 03.
  16. . 中央日报. 1973-05-21: 03.
  17. . 中央日报. 1974-11-04: 04.
前任:
罗宗洛(代理)
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1946年8月13日-1948年5月31日
继任:
庄长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