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门桥

关门桥日语: Kanmon kyō */?)是日本山口县下关市福冈县北九州市门司区间横跨关门海峡道路桥名称,同时亦是包含此桥梁区间的高速公路高速自动车国道)的通称。

关门桥
关门桥
33°57′43″N 130°57′30″E
承载E2A 关门桥(关门自动车道)
跨越关门海峡
地点 日本山口县下关市坛之浦町
 日本福冈县北九州市门司区
维护单位西日本高速公路株式会社
设计参数
桥型悬索桥
建筑材料
全长1,068(3,504英尺)
26(85英尺)
高度141(463英尺)(主塔)
最大跨度712(2,336英尺)
历史
获得奖项1973年度土木学会田中赏
开通日1973年11月14日
地图

概说

桥梁

于1973年完工通车,超过当时若户大桥成为日本最长的桥梁(直至1983年因岛大桥开通)。型式为标准的吊桥,获得1973年度土木学会田中赏(作品部门)。

高速公路

关门桥

E2A 关门桥(关门自动车道)
亚洲公路1号线
道路
道路总长9.4公里(5.8英里)
启用时间1973年
主要连接道路
起点端 日本山口县下关市下关IC
E2A 中国自动车道
E3 九州自动车道
北九州高速4号线
终点端 日本福冈县北九州市门司区门司IC
公路系统
高速自动车国道

包含桥梁前后区间的下关IC - 门司IC间高速道路法定路线名为关门自动车道,正式上不属于中国自动车道九州自动车道,是「国土开发干线自动车道以外的指定高速公路[1]。路段内的距离标识IC编号为吹田JCT(中国自动车道起点)计算,在一般道路上各IC信息标识亦表示为「中国自动车道、九州自动车道」而非「关门桥、关门自动车道」。但是地图标记为「关门桥」、「关门自动车道」或「关门桥道路」。

此道路是唯一在水面上横跨关门海峡的陆上交通网(山阳本线、国道2号、山阳新干线都使用海底隧道),是构成亚洲公路1号线「AH1」的一部分。下关IC - 门司港IC为单向侧3车道。高速公路编号的路线编号与中国自动车道共同编为「E2A[2]

交流道

  • 交流道(IC)编号栏的背景色为显示该部分道路已经激活。设施名栏的背景色为显示该部分设施尚未激活。未开通路段的名称皆为临时名称。
  • 智能交流道(SIC)以背景色显示。
  • 巴士站(BS),○/●为使用中,◆为停用中设施。无标示者为没有巴士站。
    新见IC与东城IC为◎。此代表该BS属于并设本高速公路的IC设备,其BS休止中,而IC相邻位置设置设施远备IC设备的BS则使用中。然而实际使用上视为相同。
  • IC为交流道的简写,SIC为智能交流道的简写,JCT为公路分岔点的简写,SA为服务区的简写,PA为停车区的简写,BS为巴士站的简写。
  • 下关IC - 门司港IC为止的IC编号沿用中国自动车道的编号,门司IC为九州自动车道的IC编号。
IC
编号
中文设施名 日文设施名 英文设施名 接续路线名 吹田
起计
(公里)
下关
起计
(公里)
BS 备注 所在地
E2A 中国自动车道
37 下关IC 山口县道57号下关港线
山口县道258号武久椋野线
540.1 0.0 山口县
下关市
- 下关坛之浦BS - 541.1 1.0
- 坛之浦PA - 541.7 1.6 只限下行线
- 和布刈PA - 543.1 3.0 只限上行线
门司港IC起不可使用
福冈县
北九州市
门司区
38 门司港IC/BS 福冈县道72号黑川白野江东本町线 544.4 4.3 下关JCT方向出入口
1 门司IC 北九州高速4号线
福冈县道72号黑川白野江东本町线
549.5 9.4
E3 九州自动车道

历史

  • 1973年(昭和48年)11月14日 - 完工通车。与中国自动车道、北九州道路连接
  • 1984年(昭和59年)3月27日 - 与九州自动车道连接

路线状况

道路管理者

交通量

平日24小时交通量(平成17年度道路交通服务)

  • 下关IC~山口县、北九州市境 28,837辆
  • 门司港IC~门司IC 26,446辆

地理

通过自治体

连接高速公路

发行物

参考

  1. 同样指定形态的高速公路有新机场自动车道(成田国际机场线)、关西机场自动车道(关西国际机场线)、冲绳自动车道
  2. 东日本高速道路株式会社・中日本高速道路株式会社・西日本高速道路株式会社 2017,第标识编4-15页.

相关项目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关门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