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门号战舰

长门日语: Nagato)是大日本帝国海军(日本海军)的战舰[2],为长门型战舰1号舰[3]。其命名取自旧长门国。由于「大和」、「武藏」战舰的存在本身是高度机密没有对国民公开,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长门」为日本海军的象征,广为日本国民所熟悉[4]


新造时的「长门」
1944年10月21日,位于文莱的「长门」。后方各舰为「最上」、「武藏」及「大和」。
概观
舰种战舰
拥有国大日本帝国
舰级长门型战舰(1号舰)
制造厂广岛县吴市吴海军工厂
动工1917年8月28日
下水1919年11月9日
服役1920年11月25日
结局1946年7月核试中沉没
除籍1945年9月15日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39,120吨
满载排水量42,850吨
全长224.94米
全宽34.59米
吃水9.5米
动力舰本式蒸汽涡轮引擎(4座4轴)
功率82,000匹
最高速度25.3节
续航距离8,650浬[1](16节)
乘员1,368人
武器装备新造时
45倍径41厘米联装主砲4座
50倍径14厘米舰砲20门
40倍径7.6厘米单装高角砲4座
53厘米鱼雷发射管8门
改装后
45倍径41厘米联装主砲4座
50倍径14厘米舰砲18门
40倍径12.7厘米联装高角砲4座
25毫米联装机枪10座
装甲水线305毫米
甲板70+127毫米
主砲前盾457毫米
主砲天盖250毫米
副砲廓152毫米
舰载机3架

在日本投降时,仅有长门、伊势日向榛名四艘战舰残存,但其中仅剩长门舰还可以勉强航行。长门军舰从1920年开始服役到1945年日本投降,它参与了包括珍珠港事件中途岛海战菲律宾海海战雷伊泰湾海战。这每一个都是与日本海军命运攸关的关键性战役。虽然长门没有参加所有的海战,虽然它参加的关键战役都证明以海军航空队作为武器淘汰了长门建造时大舰巨炮主义中心思想的落伍;然而长门精彩的舰历可以说是日本帝国海军联合舰队从迈向历史巅峰,到结束最具代表性的缩影。战后长门军舰被美军接收,在1946年7月24日原子弹实验中沉没。

概要

1920年(大正9年)竣工时,长门为一艘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口径的410毫米(16.1)主砲[5],以及拥有当时战舰中较强的动力,最高可达26.5节(公试为26.443节)机动力的高速战舰[6]。欧洲人发现亚洲国家也能造出媲美一流海权强国的重型战舰,对世界军事史与军舰史产生很大的影响[7]

其2号舰「陆奥」亦为各国海军关注的焦点所在。因此可以说,从各国列强开始炽烈的造舰竞争,到大舰巨砲主义的全盛时期,以及引致后来列强的华盛顿裁军条约,均与日军的「长门」系列有着一定程度的关系[8]

虽然大和型战舰大和」在完成后立即成为联合舰队旗舰,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为人知,但由于在建造期间及战时均为高度机密,所以在战前及战时,「长门」与「陆奥」仍然是日本海军中最具代表性的战舰,也为当时日本国民所熟悉。直至太平洋战争开战后的1942年2月为止,「长门」一直是联合舰队旗舰及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的座舰。

在太平洋战争中,由于「长门」被视为是重要性仅次于「大和」及「武藏」的主力舰,在日本军方谨慎使用下,得以安然无恙地渡过战争,成为二战结束时日本海军唯一幸存且可以使用的战舰。

舰历

建造

1916年(大正5年),帝国议会正式同意建造战舰「长门」[9]。1917年(大正6年)8月28日成为八八舰队计划的第一号舰,在广岛县吴海军工厂动工[10]。1919年(大正8年)11月9日下水[11]。1920年(大正9年)11月25日竣工[12]。当时的建造费用高达4,390万日圆。而受华盛顿裁军条约所限,各国不能再建造拥有大于406毫米(16吋)主砲的战舰,因此「长门」与姊妹舰「陆奥」、英国的2艘纳尔逊级战舰、美国的3艘科罗拉多级战舰合称为「七大战舰」(Big Seven)。当时「长门」正确的长度为216米,极速为26节,但为了隐藏数据,因此对外公布的长度为201米(660呎)、极速23节[13]

「长门」在建造初期,已经发现其烟囱在排烟处理上存在问题,后来平贺让提出在第一烟囱加上烟罩,但实行后发现没有显著效果。因此在1924年(大正13年),正式采用了藤本喜久雄造舰大佐的方案,将「长门」及「陆奥」的前部烟囱改成向后屈曲,最后顺利解决了排烟倒灌问题,而「长门」屈曲的烟囱亦成为日本国民熟知的特征[14]。这方案在后来更影响了日本海军巡洋舰的引擎制造。但是藤本的提案却被平贺让擅自借用,这成为两人对立的其中一个原因[15]

动力

1927年10月 长门战舰在横须贺泊地,舰桥与后烟囱之间,可以明显看到1924年改装向后弯曲的前烟囱

长门配置四座蒸气涡轮机,每座推动一具螺旋桨,蒸气涡轮合计提供80,000匹轴马力(60,000kW)。所有涡轮的蒸气由21座舰本式水管式锅炉提供,其中15座为燃油,其余6座为为油与煤碳混合。长门可以装载1,600吨煤碳及3500吨燃油,这使它能以16节(30公里/小时)的航速行驶5,500海里(10,200公里)。长门在海试时超越设计以85,500轴马力的26.7节(49.4公里/小时)的速度超越设计的26.5节(49.1公里/小时)。

由于烟囱设计问题,排烟影响了舰桥及火力控制单元乘员的呼吸及视线被屏蔽,1922年前烟囱加了导流板引导排烟远离舰桥,但效果不如预期,1924年改装时改变前烟囱的形式使其向后弯曲,但仍然没有显著效果。1930年的改装彻底拆除前烟囱,同时将所有锅炉改为10座燃油舰本式,其蒸气工作压力为313psi,300°C。其涡轮也改为较轻更新的型式。改装后的海试达到24.98节(46.24公里/小时)82,300轴马力(61,400kW),同时增加的燃油容量保存在船底与新建的防鱼雷装甲间,使其排水量增加5,650吨,因此其航程增加为16节8,560海里(15,850公里)。

中日冲突前

三段航空母舰时代的「赤城」与并列的「长门」。这时「长门」已改为弯曲的烟囱。

包括「长门」在内,世界上只有7艘搭载400毫米砲或以上的战舰,不过这些巨砲却在长时间内没有实战射击的机会。「陆奥」隶属于佐世保镇守府,而「长门」则隶属来往东京的海军省与军令部相当方便的横须贺镇守府,因此最后选择「长门」作为联合舰队旗舰[16]。1923年(大正12年)9月,由于发生关东大地震,因此停止当时正在进行中的演习,改为运送救援物资前往东京[17]。1924年(大正13年),裕仁皇太子乘坐「长门」行启桦太[18]

1928年(昭和3年)4月9日,以「长门」为首,并与战舰「陆奥」、「扶桑」、轻巡洋舰「天龙」、补给舰「鹤见」及16艘驱逐舰,总数共21艘舰艇组成舰队远航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基地香港作亲善访问。舰队由加藤宽治大将指挥,而长门舰长为松下薰大佐。舰队到达香港水域后从维多利亚港东边的鲤鱼门航道入港,在逗留五日期间,「长门」开放给香港市民上舰参观,而各舰部份乘员则由英军作为向导,到香港市区(如湾仔)及其他地方观光。最后舰队于4月14日离开。该次是「长门」舰历中唯一一次外游。

香港维多利亚港的日本舰队,而「长门」因位处于三角码头附近,所以不在照片之中。

太平洋战争前夕

「长门」改造成弯曲烟囱后,亦有进行过搭载水上侦察机与更新主砲塔测距仪的小规模改装。1932年(昭和7年)至1933年(昭和8年)期间,舰上的8厘米高角砲换装为12.7厘米连装高角砲,以及新设40毫米机枪,另外亦添加水上侦察机起飞用的飞机弹射器,而原设于前樯测的探照灯,则被迁移到烟囱周边新设的探照灯架上[19]

1934年(昭和9年)至1936年(昭和11年)之间与「陆奥」共同进行大规模改装,内容主要为更换锅炉、增加装甲、改造主砲塔和废除所有鱼雷发射管[20]。而在外观上,由于更换了锅炉的关系,所以将旧有的2支烟囱更换为1支巨大的烟囱,另外前樯以及后部指挥所的形状亦有所修改。大西新藏(长门舰长)觉得大规模改装后的长门型战舰给人的感觉像一位风雅的男士(优男),而大和型战舰却相当狰狞(狞猛)[21]。近江从兵长的回想中,难忘的是舰桥内添加了升降机[22]。再者,在两舷均增设鼓包,亦延长了舰尾。以上的改装使「长门」的防御力增强,感觉更稳重。不过,由于没有更新涡轮,因此在马力上并没有太大分别,速度亦因排水量增大而降至25节。在大西的记述中,「长门」于1941年5月29日的公试中,以马力82000匹马力仅能发挥出24.1节的速度[23]。但是,「长门」在雷伊泰湾海战期间,以额定数据以上的速度来摆脱敌机,证明原装引擎的强度与耐热性在面对过度操作仍游刃有余。其后,「长门」进行了修改航空设备及移除40毫米机枪、增加25毫米机枪的工程[24]。1941年(昭和16年)4月3日,联合舰队旗舰任务转移到「陆奥」上,而「长门」则在横须贺进行更换砲身及强化各部防御力,最后于5月28日从横须贺出港[25]。于8月10日的射击训练中,向36500米外的目标射击,以初弹得出接近命中的成绩[26]。在「长门」的右舷最后部为御真影安置室及天皇御座所,但连山本五十六长官也从没进入过,更有哨兵作24小时守卫[27]

淞沪会战期间,长门号运送属于上海派遣军第11师团第43步兵旅团第1营、第2营共1,749人增援上海。1937年8月21日从四国小松岛市出发,8月23日抵达花鸟山。在将士兵转移到轻巡洋舰与驱逐舰的过程中,长门号与大井号轻巡洋舰发生轻微擦撞。8月25日返回佐世保[28]

太平洋战争

为了准备与美国开战,因此「长门」进行了作战整备,不过大舰巨砲主义的全盛时代已经过去,飞机与潜舰变得更为重要。1941年(昭和16年)7月21日,在早上进行的联合舰队第12次基本演习,以及夜间的联合舰队第21次应用教练期间,在面对俯冲轰炸机与潜舰时,确实陷于苦战[29]。8月10日,在第一类战技作业完结后的航空队袭击中,被航空母舰「加贺」及「龙骧」上的27架舰上攻击机、54架舰上轰炸机和15架水上飞行艇玩得团团转[30]

此外,在开战前两个月在土佐湾附近举行的「长门」、「陆奥」主炮射击训练中,「长门」的砲弹落点散布非常狭窄,「陆奥」在远距离上命中率很高。随后「长门」舰上举行的一次检讨会上,山本发表“如果用「长门」和「陆奥」两艘舰艇击败三艘美国西维吉尼亚级战舰(科罗拉多级战舰),日本能获胜”的言论。然而,美国正在建造多艘新一代战舰,如配备16英吋舰炮的北卡罗来纳州级战舰和南达科他州级战舰。日本战舰在大正时代设计,并不断老化,很难与新一代西方战舰抗衡,即使以炮舰为主的舰队决战得以实现,日本海军的劣势也很明显。

同年10月8日,联合舰队旗舰从「陆奥」改为「长门」。 10月9日至13日,联合舰队在位于山口县室积湾的「长门」举行对夏威夷行动的兵棋推演。太平洋战争开战时,「长门」为联合舰队旗舰,并与姊妹舰「陆奥」共同组成第一战队。

突袭珍珠港

详情参阅珍珠港事件

1941年12月2日,「长门」在山口县岩国湾发出「登新高山1208()」的对珍珠港进行袭击的密码电文[31]。12月8日,南云忠一机动部队成功袭击珍珠港。同日,以驻泊濑户内海的6艘战舰「长门」、「陆奥」、「日向」、「伊势」、「扶桑」、「山城」为内核主力,任务是支持机动部队撤退、拖曳受损舰艇等,于当天上午8点30分出发,并与当天在濑户内海与完成试航后返回港口的战舰大和号,在丰后水道擦身而过。

12月8日,几乎与珍珠湾攻击同一时间,近江询问藤井茂参谋:「野村大使的文档没问题吧?」时,正好被山本五十六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看到[32]。开战时的推定位置为北纬34度、东经145度附近[33]。这时,宇垣缠参谋长正以长门型战舰伊势型战舰对珍珠港进行舰砲射击提案,在深夜与首席参谋(先任参谋)黑岛龟人进行激烈辩论[34]。最后山本只说了一句:「回去了()!」「长门」就立即调头返航[35]

12月11日6时,主力部队返回,确认了机动部队安全。虽然有航空母舰的随行驱逐舰失踪,但「长门」以下的主力部队于13日早晨返回了柱岛泊地。1942年2月12日,山本五十六大将把大将旗移到战舰「大和」,「大和」成为联合舰队旗舰。

中途岛海战

详情参阅 中途岛海战

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长门」虽隶属于第一战队一同出击,但并没有参与战斗。主力部队包括第一战队「大和」、「长门」、「陆奥」、第二战队「伊势」、「日向」、「扶桑」、「山城」、航空母舰队「凤翔」、「夕风」、第九战队「北上」、「大井」、水雷战队、油槽船4艘于5月29日0600由柱岛泊地出击 。6月4日,由第一舰队司令高须四郎指挥的警戒部队与主力部队分离,山本直接率领的主力是第一战队「大和」、「长门」、「陆奥」、第三水雷战队「川内」、第11驱逐队「吹雪」、「白雪」、「初雪」、「丛云」、第19驱逐队「矶波」、「浦波」、「敷波」、「绫波」、航空母舰「凤翔」、「夕风」、补给部队。6月5日,「长门」在浓雾中一度从舰队中落后。同日,南云机动部队的四艘航空母舰「赤城」、「加贺」、「苍龙」、「飞龙」被俯冲轰炸机炸弹命中,先后发生大火最后沉没。 6月6日,机动部队残余的水面舰艇与主力部队会合。 「长门」及第四驱逐队的两艘阳炎型「萩风」、「舞风」收容了「加贺」航空母舰的幸存者。 6月14日19时,主力部队抵达柱岛泊地。

1943年6月8日,在广岛湾外的柱岛泊地,姊妹舰「陆奥」在「长门」及「扶桑」、「大淀」、「龙田」、「岛风」的面前发生第三砲塔弹药爆炸沉没。7月14日,在中途岛海战后,由于舰队重组,「长门」和已沉没的「陆奥」从第一战队转为第二战队。9月1日陆奥正式除籍。

瓜达康纳尔岛战役

详情参阅 瓜达康纳尔岛战役

在8月7日的瓜达康纳尔岛战役中,「陆奥」是前进部队,指挥官近藤信竹中将,第二舰队司令旗舰「爱宕」,进入加罗林群岛楚克岛,但是「长门」却返回日本本土,每天能做的事情只有待命。

继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在4月18日战死后,继任的古贺峰一司令于8月16日率主力部队3艘战舰「大和」、「长门」、「扶桑」、航空母舰「大鹰」、3艘巡洋舰「爱宕」、「高雄」、「能代」驱逐舰部队 「凉风」,「海风」,「秋云」,「夕云」,「若月」,「天津风」,「初风」从吴港出击前往楚克岛。10月17日,「长门」与「大和」、「扶桑」、「金刚」、「榛名」等一起由联合舰队旗舰「武藏」率领在威克岛南部海域拦截美军舰队,但行动未果,于10月26日返回楚克岛。


1944年2月由于美军对楚克岛的空袭威胁,及实际的冰雹行动,长门及楚克岛泊地的船舰事先从楚克岛撤出,25日,长门所属的第一舰队第二战队解编,长门改编入第二舰队第一战队。改以苏门答腊岛北部的林加泊地为基地。 3月6日,开战时曾在「长门」上担任联合舰队参谋长的宇垣缠中将抵达「长门」。5月4日,第一战队旗舰从「长门」改为「大和」。 在6月的安号作战()中,第二航空战队司令官城岛高次少将指挥航空母舰「隼鹰」、「飞鹰」、「龙凤」为主力的乙军、航空巡洋舰「最上」、甲型驱逐舰「滨风」、「秋霜」、「早霜」、第四驱逐队「满潮」,「野分」、「山云」、第27驱逐队「时雨」、「五月雨」等舰。18日晚,「长门」与「飞鹰」发生碰撞。

菲律宾海海战

详情参阅 马里亚纳海战

在6月19日至20日的马里亚纳海战中,「长门」遭受美军舰载机的空袭,但损失轻微。20日晚,「长门」预备拖曳因美军空袭受损而无法航行的「飞鹰」。正当「长门」开始拖曳时,连接「长门」四号炮塔和「飞鹰」舰艏的缆绳断了,最终「飞鹰」号沉没。此役日军航空母舰「大凤」、「翔鹤」沉没,「瑞鹤」、「隼鹰」、「千代田」、「千岁」、「龙凤」也遭受了大小不同的损伤,马里亚纳海战日本海军以惨败告终。 6月24日,「瑞鹤」以下的剩余航空母舰第一战队返回本土。7月中旬以后,主力舰艇再次进入林加泊地。

捷一号作战

「长门」于雷伊泰期间的三视图。这为美方数据,严格来说图中的机枪配置与实际的存在部分差异。
1944年10月22日,从文莱出击的栗田舰队。从最入(左)开始为4艘高雄型重巡洋舰、接着是「金刚」、「榛名」、「大和」、「武藏」、最后为「长门」。

详情参阅雷伊泰湾海战

1944年10月参加捷一号作战,10月24日锡布延海海战中,在14:16被航空母舰「富兰克林」号(USS Franklin CV-13)与「卡伯特」号(USS Cabot, CVL-28)的攻击机的2枚炸弹击中。一发破坏了多座机枪和第一锅炉室排气口,令其中一轴瘫痪了25分钟,并只能以三轴运转。另一发则破坏了无线电室及餐厅附近,导致52人死亡、106名受伤。10月25日的萨马岛海战中,在06:01向美军航空母舰「圣洛」号(USS St. Lo, CVE-63)进行砲击,但未取得战果。06:54,美军驱逐舰「赫尔曼」号(USS Heermann, DD-532)向「榛名」发射鱼雷,该鱼雷偏离「榛名」而航向「大和」与「长门」,「大和」两舷被鱼雷夹着且限制着回避空间,迫使两舰向北回避航行约16公里。期间「长门」的主砲及副砲继续向美军护卫航空母舰群进行砲击。

09:20,栗田中将命令中止砲击并航向北方。10:20再次命令南进,但因舰队受到愈趋激烈的攻击,在12:36再次下达撤退的命令。「长门」在12:43被2枚炸弹击中但损伤轻微。10月26日撤退后,联合舰队仍受到美军激烈的空袭。期间「长门」被「大黄蜂」号(USS Hornet, CV-12)舰载机的4枚炸弹击中,导致38人阵亡及105人受伤。「长门」在该日总共发射了99发主砲弹及653发副砲弹。

雷伊泰湾海战日本海军的失败,美军战略性地切断了日本从南洋运送原油等军需物资的通路,同时日本海军此战损失13艘重巡洋舰以上的主要作战舰艇,海面及海军航空战力几乎损失殆尽。残余的也因为缺乏燃料与物资,难以发挥作用。日本海军从此失去战略力量。

太平洋战争的尾声

1944年11月5日至13日的马尼拉空袭后,第一战队于11月15日被解编,大和被编入第二舰队旗舰,长门被编入第三舰队。 11月16日,三艘战舰「大和」、「长门」、「金刚」,第二水雷战队轻型巡洋舰「矢矧」和同战队所属第17驱逐队「浦风」、「滨风」、「雪风」、「矶风」、松型驱逐舰「」、「」(20日分离,回航马公)从文莱返回日本。这次是「长门」作为日本海军最后一次远洋航海。

11月22日,在台湾海峡近海受到美军潜艇「海狮」号(SS-315)攻击,同行的「金刚」与阳炎型驱逐舰浦风」被击沈,滨风矶风收容了「金刚」的幸存者。 11月25日,「长门」在17驱逐舰队(「滨风」、「雪风」、「矶风」)的护送下抵达神奈川县横须贺港。 28日,17驱逐舰队(「滨风」、「雪风」、「矶风」)护送「信浓号」航空母舰(大和型战舰改装航空母舰)离开横须贺,「长门」全体船员为「信浓」号首次远洋航行送行。之后,「长门」对受损部位进行维修,但由于燃料和供应短缺,从未离开过领海。

1945年2月20日,「长门」和「榛名」被指定为警备舰。当「大和」号沉没时,日本海军指定由于损坏或燃料短缺而无法操作的剩余大型舰艇作为备用舰艇。 4月20日,「长门」、「伊势」、「日向」、「榛名」、「天城」、「凤翔」、「隼鹰」、「龙凤」、「青叶」成为第四预备舰队。 6月1日,「长门」以下的「榛名」、「伊势」、「日向」、「天城」、「凤翔」、「龙凤」 成为特殊警备舰。其它措施还包括「长门」副炮和防空砲火被搬移到陆上,桅杆和烟囱也被拆除,并涂上空袭伪装用的绿系迷彩涂装,躲避空袭。 副炮被转移到陆奥炮台。

此时,米内光政海军大臣没有听从外相东乡茂德 "苏联在政治或经济上绝对没有任何利用空间"的说明,秘密派遣军务局第二课末泽庆政大佐联系苏联驻东京大使馆,计划以战舰「长门」、航空母舰「凤翔」、重巡洋舰「利根」、及数只驱逐舰直接开到海参崴并转让给苏联,以换取飞机、物资及燃料,不过苏联的态度这个计划没有发生。[36]

1945年7月18日,「长门」被航空母舰「艾塞克斯」号(USS Essex, CV-9)、「兰道夫」号(USS Randolph CV-15)、「香格里拉」号(USS Shangrila CV-38)及「贝劳森林」号(USS Beleau Wood, CVL-24)的舰载机攻击,并被3枚炸弹命中,舰桥遭破坏,舰长大冢干以下的樋口贞治副长等舰桥要员几乎全部阵亡。而继任舰长的杉野修一大佐(在旅顺港闭塞作战中战死的杉野孙七兵曹长之长子),「长门」最终没有修复并以现状直到终战。

二战后──战舰长门的最后阶段

美国画家阿瑟·贝蒙特以水彩图画描绘出在比基尼环礁的「长门」。
比基尼环礁在7月25日实验时的情境。蘑菇云左边底部为「长门」。

二战后,美军于1945年8月30日以同盟国一员的身分接收了「长门」。虽然「长门」在之前的空袭中受到中度损毁,但是并没有进行修理,烟囱与桅杆仍为被拆除的状态。美军海军进行详细的调查后,解除「长门」的武装,于1946年3月18日启程航向马绍尔群岛比坚尼环礁,以作为「十字路行动」(美军一个核试验计划)中的靶舰,当时的舰长为W. J. 惠普尔(W. J. Whipple)上校。虽然舰上只载有180名美国海军士兵,但是「长门」在外洋航行时状态不佳,只能以数节的低速行驶,因此在途中曾停留于恩内威塔克环礁进行小修。

在1946年7月1日进行的第一次实验(代号「ABLE」,采空中引爆方式进行,引爆点位于预定地点上空)中,以战舰「内华达」号为引爆中心,而「长门」配置于距离预定引爆点400米处。原子弹在「长门」以西600米上方引爆,与预定引爆点距离约1.5公里(1,640码)。当时「长门」几乎无损(只有面向引爆点的装甲表面溶解,但对航行并不构成问题)。与「长门」同时作为实验靶舰的阿贺野型轻巡洋舰酒匂」,由于所在的位置几乎在引爆中心地带,而于翌日沉没。

在7月24日的第二次实验(代号「BAKER」,是水中引爆测试)中,「长门」距离引爆点约900至1000米的位置,在核弹引爆后造成右舷约5度的倾斜。即使如此,「长门」仍然浮在海上。4日后的7月29日早晨,进行核试的人员前往「长门」所在海面观察,「长门」仍在海上漂浮。直至7月28日深夜到29日黎明前的夜间,「长门」因舰内进水,最后在无人察觉之下安静地翻转沉没。不过有一个说法指出,当时原本有计划为「长门」进行阻止继续进水,以保存其漂浮能力的紧急维修,但因没有实际进行维修工作而导致「长门」沉没。

「长门」在第二次试爆后的第四天仍未沉没一事,被当时的日本以「美舰相继沉没,『长门坚持到最后』()」「『长门』为名舰的证据()」「日本造舰技术优秀的证明()」[37]作为宣传。

在核爆未沉的舰只不只「长门」一艘,与「长门」相同的条件下,在第一次实验爆心未沉没的舰只还有美军战舰「内华达」号、美国轻型航空母舰「独立」号及德国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等。不过有数据指出,在第二次实验(BAKER)前,「长门」的舰首部被安装上水雷[38]等,与其他舰只相比下确为一个不利的条件。

目前「长门」的沉没处成为极受潜水爱好者欢迎的活动地点及珍贵的观光资源。虽然舰只已沉没,但在「七大战舰」中仅剩「长门」仍然以某种型态存在于世上,并以上下倒转的姿态沉没在试爆点的海床上,舰桥部分则已折断。

轶事

  • 「大和」与「武藏」分别有大和神社及武藏神社,同様地「长门」也有自己的「长门神社」[39]。分祀的为长门国一宫住吉神社
  • 在日本古董鉴定综艺节目《开运鉴定团》()中曾出现过「长门」的军舰旗(由当年参与接管「长门」的美军军官的后代提供)。后由主持人之一的石坂浩二以当时的鉴定价1000万日圆购入,其后赠送给吴市海事历史科学馆
  • 在同节目中,曾出现「长门」舰内的时钟。估值50万日圆。而出品者(委托人)的父亲于「长门」被接收期间为在场的前日本海军将校(军官),该节目内亦播放了接收时的影像。
  • 二战结束后,大洋渔业(今日的丸波()前身)因重新开始捕鲸业务需要大型船只作为补鲸母舰而向第二复员省(原海军省)提出借用军舰的要求,其第一候选目标就是「长门」。但最后大洋渔业实际借到的是两艘第一号型输送舰「第16号」与「第19号」。

诸元

「长门」于新造时从长后方拍摄的照片。
于1937年(昭和12年)的「长门」。战舰在行驶期间确实需要大量乗组员。
二战结束时,唯一残存并被美军接收的「长门」。舰首桅杆被挂上星条旗,而舰桥部而因轰炸的损坏情况亦能在照片中清楚看到。
项目 新造时
(1920年)[6]
大改装后
(1936年)
雷伊泰湾海战时
(1944年)
排水量基准:32,759t
常备:33,759吨
基准:39,130t
公试:43,580吨
全长215.80米224.94米
全阔28.96米34.60米
吃水9.08米9.49米
锅炉吕号舰本式专烧锅炉15座
同混烧锅炉6座
吕号舰本式大型4座
同小型6座
引击舰本涡轮4座4轴
轴马力85,478匹82,000匹
速度26.443节24.35节
续航距离5,500浬/16节8,650浬/16节
燃料石炭:1,600吨
重油:3,400吨
石炭:57.8吨
重油:5,600吨
乗员1,333人1,368人
主砲四一式41厘米联装砲4座
副砲四一式14厘米单装砲20门同18门
高角砲8厘米单装4门12.7厘米联装4座
机枪三年式3挺7.7毫米3挺
40毫米联装2座
25毫米联装10座
(后来被40毫米取代)
25毫米3联装14座
25毫米联装10座
同单装30挺
鱼雷53厘米水中发射管4门
同水上4门
没有
其他兵装21号电探(雷达)1座
22号2座
13号2座
装甲水线305毫米
甲板70+75毫米
主砲前盾305毫米
主砲天盖152毫米
副砲廓152毫米
水线305毫米
甲板70+127毫米
主砲前盾457毫米
主砲天盖250毫米
副砲廓152毫米
舰载机没有3架
弹射器1座

※ ←为与左相同(没有变更)。空白为不明。1944年含有推定成分。


历代舰长

舣装员长
  1. 饭田延太郎 大佐:1919年11月20日 -
舰长
  1. 饭田延太郎 大佐:1920年3月2日 -
  2. 桦山可也 大佐:1921年12月1日 -
  3. 高桥节雄 大佐:1922年11月10日 -
  4. 左近司政三 大佐:1923年12月1日 -
  5. 中岛晋 大佐:1924年12月1日 -
  6. 小副川敬治 大佐:1925年8月22日 -
  7. 长谷川清 大佐:1926年12月1日 -
  8. 松下薫 大佐:1927年12月1日 -
  9. 井上继松 大佐:1928年12月10日 -
  10. 滨田吉治郎 大佐:1929年11月30日 -
  11. 中村龟三郎 大佐:1930年12月1日 -
  12. 原敬太郎 大佐:1931年10月10日 -
  13. 杉坂悌二郎 大佐:1931年12月1日 -
  14. 园田实 大佐:1932年3月4日 -
  15. 宇野积藏 大佐:1932年12月1日 -
  16. 佐田健一 大佐:1933年11月15日 -
  17. 雪下胜美 大佐:1934年11月15日 -
  18. 斎藤二朗 大佐:1935年7月15日 -
  19. 鲛岛具重 大佐:1936年12月1日 -
  20. 中岛寅彦 大佐:1937年12月1日 -
  21. (兼)角田觉治 大佐:1938年9月15日 -
  22. 福留繁 大佐:1938年12月15日 -
  23. 德永栄 大佐:1939年11月15日 -
  24. 大西新藏 大佐:1940年10月15日 -
  25. 矢野英雄 大佐:1941年8月11日 -
  26. 久宗米次郎 大佐:1942年11月10日 -
  27. 早川干夫 大佐:1943年8月2日 -
  28. 兄部勇次 大佐:1943年12月15日 -
  29. 涩谷清见 大佐:1944年12月20日 -
  30. 大冢干 予备少将:1945年4月28日 -
  31. 杉野修一 大佐:1945年7月24日 -
  1. W・J・惠普尔 上校:1946年3月18日 -

同型舰

「长门」登场作品

注脚

  1. 为昭和12年度海军省年报的数据。而在福井静夫著作中的数据为16节续航10,600浬。
  2. #达大正5年5月p.12『达第七十八号 军备补充费ヲ以テ本年度建造ニ着手スヘキ战舰及二等巡洋舰ニ左ノ通命名セラル|大正五年五月十三日 海军大臣加藤友三郎|呉海军工厂ニ于テ建造 战舰 长门ナガト|横须贺海军工厂ニ于テ建造 二等巡洋舰 天龙テンリウ|佐世保海军工厂ニ于テ建造 二等巡洋舰 龙田タツタ』
  3. #舰艇类别等级(昭和12年12月1日现在)p.1『舰艇类别等级表|军舰|战舰|长门型|长门、陆奥』
  4. 『海军少年読本』pp.24-25
  5. #従兵长193页
  6. 「试验(3)」p.3「大正9年10月7日、长门全力公试」
  7. 『军港と名胜史迹』p.43
  8. 『军舰帖 : 海と船の写真帖』(1922年)、p.13
  9. 「海军舰艇制造沿革」pp.2,8
  10. 「军舰长门制造一件(1)」p.21
  11. 「军舰长门制造一件(2)」p.23
  12. 「军舰长门制造一件(2)」p.42,52
  13. 「军舰长门、扶桑要目」p.4
  14. #海军舰队勤务84页
  15. #牧野ノート91页
  16. #歴群15长门型196页
  17. #海军生活放谈271-272页
  18. 「桦太行启活动写真映画御下赐相成度件」p.1
  19. #歴群15长门型155-156页
  20. #歴群15长门型157-160页
  21. #海军生活放谈463页
  22. #従兵长75页
  23. #海军生活放谈262页
  24. #歴群15长门型160-161页
  25. #海军生活放谈460页
  26. #海军生活放谈464页
  27. #従兵长22页
  28. . combinedfleet.com. [2016-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3).(英文)
  29. #海军生活放谈467页
  30. #海军生活放谈468页
  31. #従兵长73-74页
  32. #従兵长57页
  33. #従兵长80页
  34. #従兵长83页
  35. #従兵长84-85页
  36. #横山一郎回顾录190页
  37. #联合舰队军舰铭铭伝53页
  38. . [2013-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1).
  39. #従兵长186页

参考文献

  • 近代デジタルライブラリー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国立国会图书馆
    • 河合秋平 编『军舰帖 : 海と船の写真帖』(胜田商店、1922年)
    • 藤田精一 编『大日本军舰写真帖』(海上协会、1923年)
    • 宇都宫俊雄 『海军记念写真帝国军舰帐 : 演习并海军生活状况』(宇都宫総本店、1924年)
    • 海军协会 编『军舰写真帖』(海军协会、1930年)
    • 兵库県 编『海军特别大演习観舰式记录 : 昭和5年』(兵库県、1931年)
    • 全国小学校训导 共述『海军少年読本』(海军研究社、1933年)
    • 引头文博『军港と名胜史迹』(军港と名胜史迹発行所、1933年)「戦舰长门の话」
    • 国防科学研究会 编『平易に说いた陆海军の知识』(二松堂书店、1934年)
    • 军事教育研究会 编『非常时国防写真大観』(聚文馆、1934年)
    • 朝日新闻社 编『海军少年航空兵』(东京朝日新闻発行所、1937年)「戦舰长门へ乗舰」
    • 神戸市 编『昭和十一年海军特别大演习観舰式神戸市记念志』(神戸市、1937年)
    • 桧山和一『军拡の岚』(海军协会兵库県支部、1938年)
    • 海军研究社编纂部『日本军舰集 : 2600年版』(海军研究社、1940年)
    • 佐藤光贞『海军の科学』(东亜公论社、1941年)「戦舰『长门』と『陆奥』はいつ出来たか」
  • アジア歴史数据センター(公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Ref.C12070070700. .
    • Ref.C12070070800. .
    • Ref.C12070503900. .
    • Ref.C12070511000. .
    • Ref.C12070511700. .
    • Ref.C13071968200. .
    • Ref.C13071969000. .
    • Ref.A09050126900「海军舰艇制造沿革」
    • Ref.B04122588300「3.数据(一)(舰船要目、舰船表、その他)分割3」
    • Ref.C08021291800「军舰长门(1)」
    • Ref.C08021555800「军舰长门制造一件(1)」
    • Ref.C08021555900「军舰长门制造一件(2)」
    • Ref.C08021559500「试験(3)」
    • Ref.C08050212400「军舰长门、扶桑要目」
    • Ref.C08050198800「军舰长门第4缶室出火」
    • Ref.C04015076000「桦太行启活动写真映画御下赐相成度件」
    • Ref.C04015265300「大正15年度军舰长门応用教练运転成绩表」
    • Ref.C04015267600「教练运転成绩表 长门」
    • Ref.C05023528400「第1725号 9.4.18 军舰长门机関部改造の件」
    • Ref.C05034278400「第2834号 10.12.12 军舰长门公试験运転の际社员便乗见学许可の件」
    • Ref.C08051772000「昭和16年~昭和20年 戦队 水戦输送戦队 行动调书」
    • Ref.C08030040400「昭和17年6月1日~昭和17年6月30日 ミッドウエー海戦 戦时日志戦闘详报(1)」
    • Ref.C08030565400「昭和19年10月24日~昭19年10月26日 军舰长门戦闘详报 第2号(1)」
    • Ref.C08030565500「昭和19年10月24日~昭19年10月26日 军舰长门戦闘详报 第2号(2)」
    • Ref.C08030565600「昭和19年10月24日~昭19年10月26日 军舰长门戦闘详报 第2号(3)」
    • Ref.C08030565700「昭和19年10月24日~昭19年10月26日 军舰长门戦闘详报 第2号(4)」
    • Ref.C08030566000「昭和20年5月1日~昭20年6月30日 军舰长门戦闘详报(1)」
    • Ref.C08030566100「昭和20年5月1日~昭20年6月30日 军舰长门戦闘详报(2)」
  • 雑志「丸」编集部『写真 日本の军舰 第1巻 戦舰Ⅰ』光人社、1989年。 ISBN 978-4-7698-0451-2
  • 不二美术模型出版部编『戦舰长门・陆奥 -舰船模型の制作と研究-』出版共同社、1977年。
  • 大西新蔵. . 原书房. 1979年6月.
  • 横山一郎. . 原书房. 1980年3月.
  • 牧野茂. . 出版协同社. 1997年5月. ISBN 4-87970-045-2.
  • 歴史群像太平洋戦史シリーズ15. . 学习研究社. 1997. ISBN 4-05-601684-4.
  • . 世界文化社. 1999. ISBN 4-418-99101-8.
  • 元连合舰队司令部従兵长近江兵治郎. . テイ・アイ・エス. 2000年7月. ISBN 4-88618-240-2.
    「长门」に勤务し、1940年から司令部付。长门の内部构造や乗组员の日常生活についても言及している。
  • 池田清野村実ほか; 近现代史编纂会・编. . 新人物往来社. 2001. ISBN 4-404-02914-4.
  • China Overland Trade Report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南华早报)
  • 华侨日报

关联史料

  • 日本造船学会『昭和造船史』
  • 福井静夫『日本の军舰』『海军舰艇史』

关联项目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战舰长门

外部链接

  • (日语) - 中国放送(RCC)。于广岛港所举行的参观会的影像。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