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鼹
针鼹,即针鼹科(Tachyglossidae),通常被称为刺食蚁兽,与鸭嘴兽同为仍然生存的单孔目动物。此科下共有三属六种生物,其中巨针鼹属已灭绝,其他两属均生活在澳大利亚及新畿内亚。[1]
针鼹科![]() 化石时期: | |
---|---|
![]() | |
澳洲针鼹 | |
科学分类 ![]()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哺乳纲 Mammalia |
目: | 单孔目 Monotremata |
科: | 针鼹科 Tachyglossidae Gill, 1872 |
属 | |
分类
针鼹被分为三属,分别为针鼹属、原针鼹属及巨针鼹属。针鼹属中仅有现存的一个种;原针鼹属中五个种现存只剩三个;巨针鼹属的两个种都已灭绝。
针鼹属

澳洲针鼹
澳洲针鼹(Tachyglossus aculeatus)生活在新畿内亚东南,在接近澳大利亚的地方亦有其踪迹,这些地区包括澳大利亚阿尔卑斯山脉及内陆沙漠地区等,尤其是在蚂蚁及白蚁生活的地方。牠的体形较原针鼹属动物小,但有较长的刺。
特征

针鼹科动物卷成球状
针鼹是细小的哺乳动物,全身表面都由毛发及刺所遮盖。外表上,牠们与南美洲的食蚁兽及其他有刺哺乳动物,如刺猬和豪猪相似。短小但强而有力的四肢及大爪,使得牠们成为强劲的挖掘者。
牠们有着细长的口鼻部,同时有口和鼻的功能,但没有牙齿。牠们会撕开软木或蚁丘等,以牠们长长的及黏性的舌头,将猎物捕获。澳洲针鼹多以蚂蚁及白蚁为食粮,而原针鼹属则吃蚯蚓或昆虫。
针鼹是与鸭嘴兽同样是卵生的哺乳动物,但雄针鼹生殖器前端具有四个龟头,四个龟头会轮流使用,一次交配过程只用两个,借由收缩两个跟膨胀两个以进入雌性针鼹分岔的生殖道[1]。雌性针鼹会于交配后第22天,生下一个软壳且蛋壳有延展性(革壳)的蛋,并把它放入育儿袋中。孵化约需10天的时间,幼兽会从母亲的乳腺啜食母乳。在育儿袋内约45-55天,幼兽会开始长出刺。母亲此时会开始挖掘洞穴安置幼兽,约每5天回来喂养一次,直至幼兽于7个月大后断奶为止。
![]() |
维基物种上的相关:针鼹 |
- . 国家地理杂志. No. 258 (大石国际文化): 21. ISSN 1608-262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