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國際影展
金馬國際影展是創立於1980年的臺灣國際觀摩影展。由1980年擔任電影圖書館首任館長徐立功所創辦「金馬獎國際觀摩影展」[1][2]。過去影展曾改為「金馬獎國際電影展」[lower-alpha 1],並在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井迎瑞任內移交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舉辦,並改為現名[3]。為台灣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國際觀摩影展。
举办地点 | 中華民國(臺灣) |
---|---|
创办时间 | 1980年 |
主办方 | 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 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 |
举行日期 | 每年11月 |
影片语言 | 漢語、英語 |
官方网站 | http://www.goldenhorse.org.tw |
歷史沿革
在1980年「金馬獎國際觀摩影展」成立後,於1990年電影聯合會議中決定成立「台北金馬國際影展執行委員會」。[4] 但由於該執行委員會為非法人組識,而在行政院新聞局研商後,將該會併入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5]由於金馬獎同樣交由財團法人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統籌主辦,因此在1992年該會更名為「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辦理影展相關業務[4]。
該影展於2007年設立亞洲影評人協會獎(NETPAC獎)[7]。為鼓勵亞洲新銳導演,金馬影展增設奈派克獎,舉凡當屆入選亞洲新銳導演之長篇作品,皆有機會入圍並角逐首獎。此外。2015年起,由每屆招募一群熱愛電影、喜於書寫影評的超級影癡所組成。亞洲電影觀察團成員除了參與金馬影展安排的特別課程,也將搶先觀賞入選「奈派克獎(NETPAC)」的亞洲新銳導演作品,並從中選出「亞洲電影觀察團推薦獎」得主。
2013年適逢金馬獎50週年,影展特別企畫了【金馬50:大師現身】單元,替侯孝賢、李安、蔡明亮、許鞍華、杜琪峯、關錦鵬、陳可辛、婁燁和張曼玉等重量級華語影人舉辦大師講堂。
歷屆開閉幕片與影人專題
事件
曾在2007年因網路劃位系統故障,而主辦單位向購票民眾致歉[8]。
參見
註釋
- 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圖書館. .
參考資料
- 黃慧敏. . 中央社. 2010-07-28 [2016-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 林若梅. . 大紀元. 2010-07-28 [2016-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0).
- 林, 怡君. . 放映週報 267期. 2016-03-03 [2010-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6).
|year=
与|date=
不匹配 (帮助) - 胡幼鳳. 〈輔導金預算有望提高 電影文化政策亟待確立 電影聯合會閉幕贏得立委支持〉. 《民生報》. 臺北. 1990年5月17日. 第10版.
- 黃仁, 王唯 編著. 《臺灣電影百年史話》(下). 臺北: 中華影評人協會. 2004年, 頁381.
- 陳韋臻. . [2019-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4).
- 葉小曼. . 大紀元. 2011-11-26 [2016-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5).
- 林慧娟. . 蘋果日報. 2007-11-11 [2016-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6).
參考文獻
- 2009年,《電影○影展》,吳凡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ISBN 9789574453047
外部連結
- 金馬國際影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金馬國際影展的Instagram帳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金馬國際影展的Twitter帳戶
- 金馬國際影展的YouTube頻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金馬國際影展的Facebook專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