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清真寺
郑州清真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清真寺街,始建于明朝,现存大门、望月楼及大拜殿等建筑建于清朝中叶以后。该寺为郑州市设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伊斯兰教礼拜场所,因其位于北大街附近,又称“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1]。郑州清真寺于2006年被列入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2013年3月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郑州清真寺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所在 |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 |
坐标 | 34°45′22.64″N 113°40′21.73″E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清 |
编号 | 7-1201-3-499 |
登录 | 2013年3月 |
历史
郑州清真寺最初设立于明朝时期,据寺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的碑文记载:“由明以迄大清数百年,掌教者有三师”。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和四十七年(1782年)曾两次重修。1983年由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重新整修[4]。
建筑布局
郑州清真寺为以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建成的清真寺,坐西向东,现存大门、望月楼和大拜殿等建筑。清真寺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为单檐歇山式建筑,脊上浮雕莲花。望月楼又名唤醒楼,是清真寺中特有的建筑,为阿訇观月、宣讲经书和斋戒之用。望月楼平面呈正方形,上下两层,为重檐歇山楼阁式建筑,面积约49平方米。瓦顶及山面饰黄绿二色琉璃瓦花纹和悬鱼博风,脊上雕饰莲花,下檐用一斗二升加麻叶头斗拱,上檐置单昂三踩斗拱,转角用重昂把臂厢拱。周围用石柱12根,10根小八角形,2根四方形。前4根用汉文刻对联2幅,后4根用阿拉伯文刻对联2幅。前檐悬有竖匾“望月楼”,后檐扇形匾书“远睹西域”,中槛上方挂“正教昌明”大匾1块,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书。望月楼两侧各有硬山单坡式掖门,门前面饰砖雕垂柱、雀将、门簪及汉文对联等[5]。
大拜殿为清真寺的主体建筑,面阔5间,由卷棚、前殿、后殿和庑殿式后窖。4座殿宇前后相连,组合一处,为勾连搭式。殿顶用琉璃瓦和灰瓦,脊上浮雕花草纹饰。卷棚用4根石柱,为小八角形,上刻阿拉伯文对联.殿内有光绪年间所置阿拉伯文横匾。拜殿前两侧是讲堂和硬山单坡式掖门,并有陪房、沐浴室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