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善佑

邱善佑CBEJP[?]英语:1886年10月27日—1964年1月24日),槟城富商政治家,1934年至1941年代表槟城华人出任海峡殖民地立法局非官守议员,1923年至1937年和1946年至1951年两度出任槟城乔治市市政局非官守议员。

邱善佑
Khoo Sian Ewe
出生1886年10月27日
海峡殖民地马六甲
逝世1964年1月24日(1964岁—01—24)(77岁)
 马来西亚槟城乔治市
职业商人、政治家

邱善佑是槟城华侨大族龙山堂邱氏松房成员,父亲邱朝仲曾分别获荷属东印度政府和英属海峡殖民地政府授予阿萨汉甲必丹和非官守太平局绅荣衔。邱朝仲在1916年逝世后,邱善佑即继承得大批产业,并开始参与社会事务。除了立法局和市政局的职务外,他还历任平章会馆会长、槟城中华总商会正会长、龙山堂邱公司信理兼主席、华民参事局员华民护衞司辖下保良局首总理和槟城多家学校的校董等职务。另一方面,邱善佑热衷于槟城的体育发展,1926年参与创立槟城羽球协会和出任首任会长,后来进一步出任首任赞助人;他也于1928年参与成立槟城中华游泳公会,兼任会长,以及曾任槟城中华体育会副会长等职。

1941年至1945年槟城沦陷期间,邱善佑一度遭日军拘捕,后被威迫交出100万马来亚元,始获释放,免遭杀身之祸。为肯定他多年来在公共事务的表现,他多次获英廷授勋,当中包括在1939年获授OBE勋衔,以及在二战后于1954年晋获CBE勋衔。位于槟城乔治市内的邱善佑路和别称「善佑戏院」的大华戏院,均以他命名。

生平

早年生涯

邱善佑祖籍福建厦门新江(今新垵村),[1]新江邱氏第21世裔孙,也是槟城华侨大族龙山堂邱氏松房成员,1886年10月27日生于英属海峡殖民地马六甲[2][3][4]他的父亲邱朝仲(1840年-1916年)生于海峡殖民地槟城,后来在荷属东印度印尼前身)阿萨汉(Asahan)经商致富,曾获荷兰殖民地政府授予阿萨汉甲必丹荣衔,后又获英国殖民地政府奉委非官守太平局绅[2]

邱朝仲育有三子三女,而邱善佑即其次子。[2]邱善佑自幼定居槟城,早年受教于槟城大英义学,毕业后他一直与母校维持紧密的联系,除了多次捐助母校以外,又为母校特设「邱善佑奖学金」,并担任大英义学校友会主席,1918年起终身出任母校校董,其后进一步兼任校董会主席一职。[3][4][5][6][7]

公职生涯

邱善佑于1923年至1937年和1946年至1951年两度出任槟城乔治市市政局(图)非官守议员
邱善佑毕业于槟城大英义学,后来历任该校校友会主席、校董和校董会主席。该校已迁往他处,现址用作槟城州立博物馆(图)
邱善佑1933年至1941年出任槟城中华总商会(图)正会长
邱善佑曾任龙山堂邱公司(图)信理兼主席
龙山堂邱公司内悬有邱善佑的「祖德贻荣」牌匾(图)

邱善佑毕业后随即从商,主要在槟城协助父亲邱朝仲打理在马来亚的业务,而他的长兄则负责在荷属东印度打理家族业务。[3][2]当邱朝仲在1916年逝世后,他承继得大笔财产和槟城的大批产业,未几便成为槟城华民代表之一,开始活跃参与当地的公共事务。[3][7]早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他已身兼多职,当中包括在1922年起担任平章会馆(槟州华人大会堂前身)信理,其后于1927年起终身担任会馆的主席,1933年至1941年更出任槟城中华总商会正会长一职。[3]作为槟城邱氏家长之一,他历任龙山堂邱公司信理兼主席、绍德堂邱公司主席、敦敬堂邱公司主席和邱氏家族会主席等职;[3]此外,他也在多家本地社团任职,职务包括槟城扶轮社理事、华侨仁善会创会会长、漳州会馆会长、宝福社社长、以及益善社金兰社宝福社的信理等。[8][3]

邱善佑特别关注槟城的教育发展,历年来多次捐助当地学校,受助学校包括母校槟城大英义学圣芳济书院槟城英华学校(槟城卫理男校前身)等。[5][9]他除了长年担任大英义学的校董以外,也曾任孔圣庙中华学校校董、钟灵中学名誉校董和英华校友会名誉会长等多项与教育相关的职务,并参与发起槟城孔教会和担任该会会长。[3]另一方面,邱善佑积极推动槟城的体育发展,其中,他在1926年促成槟城羽球协会成立,并兼任协会首任会长,后来还进一步出任协会首任赞助人。[7]羽球协会成立后,他向槟城和马来亚地区推广羽毛球运动,使有关运动在当地得到一定的发展。[7][2]在其他运动方面,邱善佑也于1928年参与成立槟城中华游泳公会,兼任会长,以及曾任槟城中华体育会副会长等。[7]

在不少社团和办学团体任职的邱善佑也逐渐得到英国殖民地政府的注意,[4]1920年,他获政府奉委非官守太平局绅[9]1923年再获委任为槟城乔治市市政局非官守议员,一任14年,到1937年才告卸任。[10]此后,他被委以多项公职,当中包括华民参事局员华民护卫司辖下保良局首总理、国殇纪念基金委员会主席和槟城中央医院委员等。[7][4][9]1924年,英国温布莱举办大英帝国博览会,负责代表槟城参展的邱善佑获委任为「马来亚-婆罗乃馆」委员,并在同年当选伦敦皇家文艺学会院士(F.R.S.A.)。[4]1934年1月,邱善佑进一步获海峡殖民地总督金文泰爵士委任为立法局非官守议员,以填补林清渊辞职后遗下的槟城华人议席。[4]同年2月,立法局特地由新加坡改到马六甲召开会议,好让他能够在出生地宣誓就职。[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39年爆发后,邱善佑多次捐助殖民地政府以支持英国在欧洲的战事,其中包括在1939年9月二战爆发后不久捐出5,000马来亚元,以及在1940年7月再捐出1,000英镑[12][13]随着远东东南亚局势日益严峻,他进一步获政府委任为平粜局局长,到1941年5月还获政府根据《防卫(补偿)规例》委任为补偿委员会委员,参与审理在槟城地区因防务工作而引起的赔偿个案。[14][3]不过,当太平洋战争马来亚战役在1941年12月相继爆发后,当地局势因日军入侵而急转直下,而槟城也于同月失守沦陷。[7]作为海峡殖民地立法局议员和槟城的华民代表之一,邱善佑在槟城沦陷后即遭日军拘捕。[7]当时日军威迫大马各地的华人代表凑集5,000万马来亚元,作为支持「大东亚共荣圈」的「礼物」,否则予以枪决。[7]受到日方威迫的邱善佑最终交出百万马来亚元,才免遭杀身之祸。[7]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槟城的地位出现不少转变,由于槟城原属的海峡殖民地在战后遭到解散,结果当文治政府于1946年恢复后,槟城被归并入马来亚联邦,成为联邦其中一个州,马来亚联邦其后于1948年再度改组为马来亚联合邦[15]战后的邱善佑重新参与公共事务,虽然原有的海峡殖民地立法局在战后遭到解散,但他在1946年复出奉委乔治市市政局非官守议员。[15]一直到1951年12月,殖民地政府为推动马来亚的独立进程,为乔治市市政局首次加入民选议席,同时裁减其中三席非官守委任议席,结果邱善佑成为其中一位被裁减议席的委任议员,正式告别服务多年的市政局。[15]为肯定他在槟城出任公职的表现,邱善佑多次获英廷授勋,其中计有在1935年、1937年和1953年分别获英皇乔治五世银禧奖章英皇乔治六世加冕奖章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加冕奖章[16][7]另外于1939年获OBE勋衔[17]二战后再于1954年获CBE勋衔[18]

晚年生涯

退出市政局后,邱善佑仍继续参与社会事务,期间经历马来亚在1957年独立,自1961年以后才因为长年患病而淡出公开场合。[7][9]1964年1月24日清早,邱善佑于槟城乔治市槟城路寓所逝世,终年77岁,死时仍身兼平章会馆主席和槟城大英义学校董会主席等职。[9]邱善佑的丧礼在同年1月30日举行,各界前来致悼者众,当中包括时任槟城首席部长拿督王保尼乔治市市长崔耀才、以及来自十多家曾获邱善佑捐助的学校的大批师生,而时任槟城州长敦拉惹乌达爵士伉俪也有致送花圈以示哀悼。[19]

个人生活

邱善佑于1905年娶李心娘(Lee Sim Neoh)为妻,后来又娶李玉大(Lee Gaik Thye)为妻,两人都是殷商李绵忠的女儿,也是新加坡和槟城万兴号轮船公司东主邱忠道的外孙女。[20][2]李心娘逝世后,邱善佑曾为1935年成立的槟城双溪赖银禧老人院捐建四座院舍,作为纪念。[21]至于李玉大则于1960年5月在槟城去世,终年67岁。[22][7]

邱善佑育有八子五女,长子邱吉种从商,曾任龙山堂邱公司主席,五子拿督斯里邱吉寿为执业事务律师,同样曾任龙山堂邱公司主席,另外其中一子邱吉添为执业大律师[9][7][2]

附录:主要公职
  • 平章会馆信理
    (1922年-1964年)
  • 乔治市市政局非官守议员
    (1923年-1937年、1946年-1951年)
  • 大英帝国博览会「马来亚-婆罗乃馆」委员
    (1924年)
  • 平章会馆主席
    (1927年-1964年)
  • 槟城中华总商会正会长
    (1933年-1941年)
  • 海峡殖民地立法局非官守议员
    (1934年-1941年)
  • 槟城补偿委员会委员
    (1941年)

荣誉

殊勋

  • 以下列出荣誉全称及缩写:^
    • 非官守太平局绅(J.P.) (1920年[9]
    • 皇家文艺学会院士(F.R.S.A.) (1924年[4]
    • 英皇乔治五世银禧奖章 (1935年[7]
    • 英皇乔治六世加冕奖章 (1937年[16]
    • 英帝国官佐勋章(O.B.E.) (1939年元旦授勋名单[17]
    • 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加冕奖章 (1953年[7]
    • 英帝国司令勋章(C.B.E.) (1954年英女皇寿辰授勋名单[18]

以他命名的事物

  • 邱善佑路(Jalan Khoo Sian Ewe/Khoo Sian Ewe Road):位于槟城乔治市内,邱氏生前在该处拥有乐台居餐厅等大部份产业。[2]
  • 大华戏院(The Majestic Theatre):又名「善佑戏院」,位于邱善佑路,建于1926年。[2]
  • 邱善佑大厦(Khoo Sian Ewe Building):原位于槟城州北海[23]
  • 邱善佑奖学金(Khoo Sian Ewe Scholarship):设于槟城大英义学[7]
  • 邱善佑杯(Khoo Sian Ewe Cup):曾经分别是槟城的一项射击游泳比赛。[24][25]

相关条目

注脚

  1. 〈新江邱氏的来源〉(造访于2014年5月17日)
  2. 朱志强(2003年),页50。
  3. 杨炳坤(1997年6月),页111至112。
  4. "MR. KHOO SIAN EWE" (8 January 1934)
  5. "Saturday, December 7, 1918", (12 December 1918)
  6. "SOCIAL AND PERSONAL" (7 September 1918)
  7. Wong (1963), pp.25-26.
  8. "PENANG ROTARY CLUB FORMED" (14 August 1930)
  9. "Death at 81 of Mr. Khoo, a pre-war leader" (25 January 1964)
  10. "Decorations Presented Before Council Meeting" (12 June 1939)
  11. "PENANG'S NEW MEMBER" (9 February 1934)
  12. "PATRIOTIC FUND IN PENANG" (16 September 1939)
  13. "£1,000 FROM PENANG COUNCILLOR" (19 July 1940)
  14. "COMPENSATION BOARD" (10 May 1941)
  15. 谢诗坚(1988年)
  16. "MALAYAN CORONATION MEDAL AWARDS" (26 May 1937)
  17. "Supplement to Issue 3458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London Gazette, 30 December 1938, p.18.
  18. "Supplement to Issue 4018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London Gazette, 1 June 1954, p.3280.
  19. "Chief Minister at funeral of Chinese leader" (31 January 1964)
  20. "PENANG NOTES" (20 October 1905)
  21. "History" (retrieved on 17 May 2014)
  22. "1,000 at funeral" (12 May 1960)
  23. "Another Bank For Butterworth" (24 December 1948)
  24. "KHOO SIAN EWE CUP" (20 January 1936)
  25. "PENANG SWIMMING" (11 January 1935)

参考数据

英文数据

中文数据

  • 谢诗坚着,〈第四章:迈上漫长政治路〉,《林苍佑评传》。槟城:槟榔出版社,1988年。
  • 杨炳坤着,〈杏林人在槟城〉,《杏林文史数据(第一辑)》。厦门:厦门市杏林区委员会文史数据委员会,1997年6月,页101至115。
  • 朱志强着,《槟城龙山堂邱公司:历史与建筑》。槟城龙山堂邱公司,2003年。ISBN 978-9-83416-980-0
  • 新江邱氏的来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龙山堂邱公司,造访于2014年5月17日。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