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远门
通远门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是重庆主城区保存较为完好的规模最大的古城墙遗址。

通远门瓮城

通远门城门内
东水门、通远门及城墙 | |
---|---|
重庆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初定单位 | |
![]() | |
地点 | 重庆市市中区东水门段和七星岗金汤街段 |
坐标 | |
时代 | 宋、明、清初 |
编号 | 40 |
登录 | 1987年1月23日 |
东水门、通远门及城墙 | |
---|---|
重庆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
地点 | 重庆市市中区东水门段和七星岗金汤街段 |
时代 | 宋、明、清初 |
编号 | 30 |
登录 | 1992年3月19日 |
通远门及城墙 | |
---|---|
第一批重庆市(直辖市)文物保护单位 | |
地点 | 渝中区七星岗金汤街段 |
时代 | 明代、清代 |
编号 | 55 |
登录 | 2000年9月7日 |
重庆古城墙 | |
---|---|
通远门段城门及城墙 | |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所在 | 重庆市渝中区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明 |
编号 | 7-1295 |
登录 | 2013年3月5日 |
历史
1987年1月23日列为重庆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初定名单[1]。1992年3月19日列为重庆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重庆直辖后,2000年9月7日列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3]。2013年以“重庆古城墙”之名与东水门共同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远门是重庆城十七座城门之一,最早建于南宋末年,是重庆城唯一的陆路信道,门外的七星岗过去是一片乱坟岗。明洪武四年(1371年)指挥戴鼎筑城,清初再一次修复通远门。1922年杨森推行市政改革,夷平乱葬岗,通远门内领事巷里逐渐修建起英国领事馆、法国领事馆、德国领事馆、仁爱堂修道院。
通远门位于重庆城的正西面,是古代重庆唯一一座陆路城门,是古重庆城通往外地的唯一起点,故称“通远”。
现在通远门改建成了遗址公园,在城墙上下修筑了一座雕像群,还原了古代战争攻城军队与守城军队的激烈争斗的情景。在公园内有三座浮雕,讲述了在通远门发生的历史故事。另有一《通远门赋》,用魏体雕刻。后来在公园内新修了七座水缸,目的是表现出公园所在地七星岗的来历,文化底蕴深厚。
2023年7月21日,受暴雨影响,通远门城墙局部发生滑坡。[4]
图像
- 通远门瓮城
- 通远门城门内
参考文献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通远门 |
-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我市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档,重办发〔1987〕16号,1987年1月23日
- 重庆市人民政府文档,重府发〔1992〕52号
-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渝府发[2000]83号,2000年9月7日
- . -. 2023-07-21 [2023-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1) (中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