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称号
概说
通称号为赋予师团、独立混成旅团以上拥有独立作战能力的部队一或两字的汉字作为代号,其隷下部队则以数字区别。此处汉字称为兵团文本符,个别的数字则为通称番号。以上两者合称为通称号,为根据《陆军部队战时通称号规定(陆机密第143号)》所订定的。另外还有秘匿名、秘匿号、通称符等说法。和旧日本陆军编制不同的旧日本海军则没有使用通称号。
制定历史
平时于本土拥有的常设师团,因为司令部与驻扎地的位置都已确定,因此没有使用代号的必要,只有战时才开始编制的部队为了避免泄露情资而隐藏正式名称。至九一八事变为止旧日本陆军并没有特别隐藏部队名称,直到1937年9月1日《动员部队の称呼名に関する件》(关于动员部队称呼名)发布后,才开始隐藏外地部队的名称。一开始是以部队指挥官的姓氏取名为"木多部队"、"赤松部队"之类,但随着战局逐渐激烈,指挥官的异动与战死也越来越常见。
1940年9月10日《昭和16年度陆军动员计划令细则》便规定赋予师团、独立混成旅团以上拥有独立作战能力的部队一或两字的汉字作为兵团文本符,其隷下部队则拥有3到5码的数字作为通称番号。
兵团文本符与兵团
此通称号不只是日本本土或外地,就算部队以外的诸机构也拥有。太平洋战争末期随着兵团数量激增,一个字的代号不够用的关系也有增加至两个字的状况,比如1945年编成的第134师团为真心、第138师团为不动。
本来通称号只是为了隐藏部队正式的名称,兵团文本符中时常以常设师团为中心用编成地与兵种类推而成,也因此成为另一种的暱称。宫城警备任务的近卫师团为宫,东京的第1师团为玉,大阪的第4师团为淀,广岛的第5师团为鲤,北海道的第7师团为熊,战车第4师团为钢,第3飞行师团为隼等等,从中可以见到其关联性。
制定通称号的规则为根据1945年4月20日制定的《陆军部队战时通称号规定(陆机密第143号)》更改。
日本本土
为了在新闻报导等场合防谍,军以上称为集团,师团、旅团为兵团,联队、大队为部队、中队、小队为队。士兵的家人对前线通信、电报的状况也是根据通称号,二战后搜索未归还兵的其中一个方式,便是其家族根据通称号向厚生省(现厚生劳动省)查找其原部队。
外部链接
- 帝国陆军その制度と人事 陆军全师团兵团文本符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