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象文学社
迹象文学社(英语:,又译为淡墨会社或吉光片羽社)是1930年代时期一个与英国牛津大学有关的非正式的讨论组。组员是崇尚记叙文的文学狂热者,并推动奇幻小说的写作。虽然参与者之中部分人的作品表现出基督教的价值观,部分成员依然有着无宗教的价值观[1]。
![]() 老鹰与小孩酒吧的一角,以前迹象文学社聚会的房东的起居室,墙上挂着大事记。 | |
原名 | Inklings |
---|---|
成立时间 | 1933年 |
类型 | 文学群组[*] |
地址 |
迹象文学社的著名成员有J·R·R·托尔金和C·S·路易斯[2],他们也是该团体的组建者[3]。美国学者艾伦·雅各布斯认为:C·S·路易斯其实是该团体的内核,「其他成员主要是因为他才来聚会」[4]。
前身
托尔金在牛津大学任教不久之后,便组建了一个读书会「烫煤人」(Coalbiters),让对冰岛史诗有兴趣的人可以相聚,路易斯及其他一些教授虽不懂冰岛文但也应邀加入。1930年代初,「烫煤人」的活动逐渐减少,路易斯与托尔金便另组迹象文学社[5]。
聚会历史
「迹象文学社」原先是1930年代中期牛津大学一个学生文学社团的名字,由大学生李恩所创,在1933年李恩离开牛津后,该社团很快就解散了;但路易斯、托尔金等另一批学者继续沿用了这个名字作为其团体的名称[5][6]。1933年秋季学期,迹象文学社正式成立[7];为非正式社团,并无会员制,但入会者必须是路易斯的朋友或被路易斯所邀请[8]:125。托尔金曾描述迹象文学社是「围绕着路易斯、没有特定目标、未经刻意选择的一群朋友,在莫德林学院内聚会时,通常朗诵各种文学作品,长短不拘」[8]:120。
在纯男性成员的迹象文学社,一直以来从没有女性获准加入。传说:著名推理小说女作家多萝西·L·塞耶斯曾在1943年试图到老鹰与小孩酒吧参与讨论,但被委婉地请出去[5]。
当时的迹象文学社成员每周均有固定聚会,周一上午是在老鹰与小孩酒吧碰面,周四晚上则是在莫德林学院路易斯的研究室里[8][6]。聚会时成员会共同讨论北欧神话和史诗,还会各自朗读自己近来的作品[3];托尔金就曾在聚会时朗读了《哈比人历险记》与《魔戒》的一些章节,并从中得到不少鼓励[8][9]。
《魔戒》首部《魔戒现身》于1954年出版时,托尔金在扉页上题词「献给迹象文学社」[8],并且解释说:「因为他们已经耐心地听过它,而且的确有兴趣,这几乎使我怀疑在他们可敬的祖先那里是否有哈比人的血」[7]:187。
成员名单
迹象文学社有不少正式成员,许多是大学教授,其中包括了以下人物[10]:
参考数据
- Kilby, Clyde S., and Mead, Marjorie Lamp, eds. (1982) Brothers and Friends: the diaries of Major Warren Hamilton Lewis, p. 230. San Francisco: Harper and Row
- 安娜·卡敏斯基. . BBC 中文网. 2016-01-12 [2018-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4) (中文(繁体)).
- 金玉梅. . 天下杂志. 2011-04-13 [2018-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4) (中文(台湾)).
- 艾伦·雅各布斯. .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11月. ISBN 978-7-5675-2312-8.
- 麦可·怀特. . 台北: 联经. 2002年10月. ISBN 957-08-2512-X.
- 幸佳慧. . 台北: 时报文化. 2006年1月. ISBN 957-13-4429-X.
- 柯林·杜瑞兹. . 黑龙江: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15年2月. ISBN 978-7-5316-7894-6.
- 柯林·杜瑞兹. . 台北: 启示出版. 2004年6月. ISBN 986-7470-03-6.
- 陈欣妤. . PeoPo公民新闻. 2008-04-15 [2018-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中文(繁体)).
- . Scribd. [2017-05-21]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