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宦帖

遠宦帖〉為晋代王羲之草書尺牘的雙鉤廓填本,為唐代摹本。材質為紙本,縱24.8公分,橫21.5公分。現在收藏於臺灣臺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

遠宦帖
藝術家唐代人臨摹王羲之
類型草書
尺寸24.8 cm × 21.5 cm(9.8英寸 × 8.5英寸)
狀態中華民國國寶
收藏地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此帖首見於《法書要錄》卷十右軍書記。《宣和書譜》即稱〈遠宦帖〉。亦刻入〈淳化閣帖〉卷六;〈大觀帖〉、〈鼎帖〉、〈寶賢堂帖〉、〈澄清堂帖〉(孫承澤本)均曾刻入。清道光間,葉志詵得王獻之〈送梨帖〉,將此帖一同上石。後楊守敬又刻入其〈鄰蘇園法帖〉中。[1]北宋曾入大觀,宣和內府,有大觀,宣和諸印璽,卷首徽宗趙佶瘦金書簽,上鈐雙龍方印。專用於古法書者。後曾入金明昌內府,及北燕張氏,後歸賈似道。明時曾為秀水項元汴所藏,入清由耿會侯,安岐所遞藏,曾著錄於《墨緣彙觀》,訂為唐人鉤摹本。嗣入清內府,而未鈐內府收藏印,故石渠亦無著錄。今藏國立故宮博物院,曾先後輯入《故宮法書晉王羲之真跡冊》、《故宮歷代法書全集》第一冊影印行世。[1]

原文

省別具。足下小大問為慰。多分張。念足下懸情。武昌諸子亦多遠宦。足下兼懷。並數問不。老婦頃疾篤。救命。恆憂慮。餘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特徵

在第三行的「遠」、「宦」二字保留了明顯的「節筆」痕跡。所謂「節筆」,是毛筆在碰觸到紙張突起的摺痕時,產生的無預期跳動所造成。[2]

参考资料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 王耀庭等,《晉唐法書名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8,頁40。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