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理
《身體理》(白話字:Sin-thé-lí),全稱《身體理總論》(),是一部閩南語廈門方言的醫學概論教科書,全書以白話字寫成。1896年初版,出版社為廈門鼓浪嶼萃經堂()[1]。1907年再版,第三個版本的出版年不詳,但極可能在日治時期下的台灣改寫並再版[1]。這是一部廣為傳教士進行醫療傳道時所採用的西醫師教科書之一[1][2]。整本書共101頁,分為14章240節[2]。本書內容對基礎的骨、四肢、皮膚、毛指甲、牙齒、氣管、肺、血、心、體溫、食物衛生、消化、腦部等器官及功能做出有系統性地介紹,也提供清治末期與日治初期的台灣醫療用語[2],以及當時閩南語廈門腔的語彙及語音。
原名 | 身體理總論 |
---|---|
中文名 | 身體理 |
作者 | 不詳 |
类型 | 醫學教科書 |
语言 | 閩南語廈門方言 |
發行 | |
出版机构 | 萃經堂 |
出版時間 | 1896年出版 1907年再版 |
出版地點 | ![]() ![]() |
媒介 | 平裝本 |
页数 | 87或101 |
參考資料
參閱
- 內外科看護學
- 公用藥方(Tâi-lâm, Chiang-hòa, Tiúⁿ-ló-kàu i-koán, Kong-iōng ê io̍h-hng)
- 醫藥手冊(A glossary of medical terminology; i-io̍h ê tshiú-tsheh (i-io̍h ê chhiú-chheh))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