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關
路關是臺灣宗教活動常見用語,包含兩種意義:“路”指遊行隊伍行進的路線,“關”則指路線所經過的廟宇、神壇或紅壇等定點。廟宇透過公告路關的方式,讓信徒知道本次進香、巡境或繞境[1][2]活動所經過的路線,以方便當地信徒在沿途擺設香案迎接,或者就近前往路線經過的廟宇、神壇參拜。
路關的產生
由於路關是神明遊行的路線,因此時間與地點原則上也需經由神明指示才能決定。產生的過程通常可分為以下幾種:
路關的展示方式

香條
行前通知
當遊行時間及地點決定後,廟方會張貼公告告知信徒,現在則同時透過信件、網站等進行公告。此外,遶境經過的地方或者廟宇都必須貼上香條,貼香條的目的是要公告給沿途的百姓、廟宇,某月某日什麼神明因舉行某些慶典或者宗教儀式,在遶境的時候會經過此地。香條張貼的方式有特定意義,如果是活動主辦單位以及神明會停駕、駐駕的廟宇,才將香條直貼;如果只是路經此地不作停留,則香條必須斜貼,而斜貼的方式必須指向遶境隊伍前進的方向,讓有參與遶境的隊伍知道行進的方向,並在最後一頂神轎經過之後,隨即將香條撕去,而廟宇也才可以將香案桌收拾起來。[5]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 . www.boch.gov.tw. [2017-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0) (中文(繁體)).
- 王琛发. . 第二届海峡两岸武当文化论坛. 2010年11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12日).
神明若在其庙宇势力以至信仰认同影响所及的范围之内出游,就叫“巡境”;反之,一路上经过非本身的“境”而友好经过其他庙宇的影响地区并且互相致意,则叫“绕境”。
- cam2923981, , 2014-03-25 [2017-10-19]
- 方達亞迪, , 2011-05-09 [2017-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9)
- 陳韋豪. . 2009-09-09 [2017-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 李秀娥. (2007). 台北霞海城隍廟建廟一百五十週年的暗訪和聖誕繞境.
- . 2017-03-28 [2017-10-20].
- . dajiamazu.mmhot.tw. [2017-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