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骧
赵家骧(1910年—1958年8月23日),字大伟,河南汲县人,中华民国陆军中将(后追晋为陆军二级上将)。
追晋陆军二级上将 赵家骧 将军 | |
---|---|
![]() |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910年![]() |
逝世 | 1958年8月23日 †![]() | (47—48岁)
国籍 | ![]() |
政党 | ![]() |
获奖 | ![]() |
军事背景 | |
效忠 | ![]() |
服役 | ![]() ![]() |
服役时间 | 1924年-1958年 |
军衔 | ![]() |
部队 | 四十七师 |
指挥 | 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参谋长 陆军总部参谋长 第一军团中将副司令兼参谋长 金门防卫司令部副司令官 |
参战 | 直奉战争 抗日战争 金门炮战 † |
生平
赵的曾祖父曾辅佐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战死军中。父母亲都是河南望族。赵就读河南汲县两地小学校、中华大学河南分校中学部、省立第二中学,因憧憬军旅生活,当吴佩孚在洛阳招收幼年兵时,他便未经家庭允许,报名应考。
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直系战败,赵同幼年兵被俘入奉天,在朱继先主持的东北军官队继续受训,随后进入东北讲武堂辽宁本校第九期步兵科,在一千两百人中以第四名卒业。讲武堂教官金海峰首先推荐赵到北平的楚溪春军中,使他得以脱离东北军系统,自由发展,赵的夫人即是楚溪春的长女。
此后他随国民革命军东征北伐,在商震、上官云相、裴昌会部中先后抗战、剿匪,历任参谋、营长、副团长,进陆军大学前为四十七师上校参谋主任。
1936年考入陆军大学,为该校第十四期毕业。随后因同学郑作民邀,进入第二军担任少将参谋长,升任十一军团参谋长,在李延年麾下参与武汉保卫战,后获得正式的步兵上校任命状。
家人
夫人楚瑞延:楚溪春之女,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38年嫁给了赵家骧。
纪念
在台湾台7甲线与马当溪支流交会处,建有以他命名的「家骧桥」[1]。
参考数据
- . 交通部公路总局第二区养护工程处、识之创意行销有限公司. 2015-01: 108–119. ISBN 978-986-04-4139-0.
- 《赵家骧将军诗文纪念集》,赵家骧将军纪念集编辑刊行会出版,1988年再版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