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尾屿

赤尾屿又被称作赤坎屿赤屿或者是赤礁,在日本则称呼为大正岛日语: Taishō-tō),是钓鱼台列屿最东端的无人岛屿[1]。赤尾屿在过去的文献中被冠以「赤尾山」、「赤尾岛」以及「赤尾礁」等多种名称[2],过去琉球国的文献数据中亦以「赤尾屿」记载之,而先岛群岛的居民则由于其邻近久米岛而以「久米赤岛」称呼[3]

赤尾屿
主权岛屿
其他名称:
日语:、、
日本国土交通省于空中所拍摄的赤尾屿,摄于1978年。
地理
Location of 赤尾屿
位置太平洋东海
坐标25°55′21″N 124°33′36″E[4]
总岛屿数1座岛礁
主要岛屿赤尾屿
面积0.06平方公里(15英亩[5]
海岸线1.1公里[6]
最高海拔75公尺
最高点赤坎岭
实际管理方
无任何一方完全控制[7][8]
主权声索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大溪里[9][10]
 中华民国
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大溪里[11]
 日本
冲縄県石垣市登野城 [注 1][12]
人口统计
人口0人

历史

在1562年,明朝琉球使节郭汝霖出使琉球国,途经赤尾屿,当时称为赤屿。郭汝霖将赤屿视为琉球界山[13]。在其撰写的《石泉山房文集》中有「赤屿」一诗[14]。根据这个记录,日本学者石井望认为当时该岛屿被视为琉球国和公海边境界线的参考地址[15]。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以无主地先占原则宣布正式将钓鱼台以及周遭的岛屿纳入冲绳县管理范围,而这也包括作为钓鱼台列屿之一的南小岛[16]。同年4月17日,于甲午战争中战败的大清帝国大日本帝国签订《马关条约》,清朝割让台湾以及附属岛屿给与日本,中国政府主张钓鱼台列屿包含在该条约中被割让的台湾附属岛屿[17]。1921年7月时,日本政府改用「大正岛」来称呼赤尾屿并且进行登记。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声明结束后,美国于1946年2月2日开始对北纬30度以下的日本领土实施军事统治[18]。而在1952年4月28日《旧金山和约》正式生效以后,赤尾屿则改归为琉球政府进行管理。1970年7月时,琉球政府开始于钓鱼台、黄尾屿、赤尾屿、北小岛南小岛等钓鱼台列屿的岛屿上架设禁止非法登陆的警告牌[19]。1972年5月15日时,美国决定连同琉球群岛以及钓鱼台列屿都移交给日本政府进行管理[20]。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和日本政府也同意将黄尾屿和赤尾屿列为驻日美军的轰炸练习处[21],并且一直持续使用到1978年6月为止[21]

地理

赤尾屿岛屿地图。

赤尾屿其相对位置位在钓鱼台列屿的东方处,但与其他钓鱼台列屿的岛屿位置距离极远。赤尾屿周边还有若干小岛礁,包括望赤岛小赤尾岛赤背北岛赤背东岛赤背西岛赤背南岛赤头岛赤冠岛赤鼻岛赤嘴岛等。赤尾屿距离作为列屿主岛的钓鱼台约110公里,而距离石垣岛则位于北方150公里处,另外在其正南方还分别有宫古群岛多良间岛水纳岛;而其绝对位置则位于东经124度33.4分、北纬25度55.2分上[4],面积为0.0609平方公里[5]。赤尾屿的最高峰为海拔高度75公尺的赤坎岭,其位置则在岛屿中部偏南处,另外岛上其他高地还有岛屿北部的系缆石[22]

另外在赤尾屿北方附近的小岛礁则被日本视为自身专属经济区边界的参考点之一,在2012年3月2日时日本将该岛礁命名为北小岛[23][24][25],并在同年3月23日时在日本国有财产台帐中将岛屿列为日本国家财产[26]。但尽管日本政府已经将赤尾屿列为国有财产,但是一般大众仍然必须事先获得许可才能够登陆岛屿。另一方面对于日本将赤尾屿视为其实际统治领土的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则多次表示自身才拥有领土的统治权,并主张日本应该归还原本因为《马关条约》才被割让的钓鱼台列屿。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亦在2012年9月10日时,宣布将赤尾屿和附近的望赤岛、小赤尾岛、赤背北岛与赤背东岛列为自身领海基点[27]

注释

  1. 当前日本政府将赤尾屿的行政区划规划为冲绳县石垣市登野城2394番地。

参考数据

  1. 综合海洋政策本部. (PDF). 内阁官房. 2011年3月 [2012年2月17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年6月12日) (日语).
  2. 巩珍. . 中国上海: 中华书局. 2000年4月1日: 第96页. ISBN 978-7101020250 (中文(简体)).
  3. 田中明彦. . 东京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 1971年8月31日 [2012年2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9月24日) (日语).
  4. . 国家海洋局. 2012年9月15日 [2012年2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9月18日) (中文(简体)).
  5. . 冲绳县厅. 2007年12月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5月14日) (日语).
  6. . 时事通信社. 2010年9月24日 [2012年2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4日) (日语).
  7. . [2018-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5).
  8. . 中央社. 2017年6月5日 [2017年1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2月10日).
  9.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 新华网. 2012年9月25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2月25日) (中文(简体)).
  10. Martin Lohmeyer. (PDF). 坎特伯雷大学. 2008年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年7月18日) (英语).
  11. .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2年4月3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9月28日) (中文(繁体)).
  12. . 日本富士见: 角川书店. 1986年6月: 第435页. ISBN 978-4040014708 (日语).
  13. 郭汝霖《使琉球录》:「闰五月初一日过钓鱼屿,初三日至赤屿焉。赤屿者,界琉球地方山也。再一日之风,即可望见姑米山矣。」
  14. 《石泉山房文集》卷3〈赤屿〉:「赤屿盘盘立,不风舟动摇。中孚敢自信,余事瓦虚飘。幽赞归神贶,安全荷圣朝。海邦忽伊迩,早晚听夷谣。」
  15. . 《产经新闻》. 2012年7月17日 (日语).
  16. . 《经济学人》. 2012年12月22日 [2013年2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2月26日) (英语).
  17. . 原载1971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1971年12月30日 [2010年11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16日).
  18. 共同通信社. . 《日本时报》. 2010年2月17日 [2012年2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1月22日) (英语).
  19. . 《八重山每日新闻》. 2009年8月15日 [2012年2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6月16日) (日语).
  20. John W. Finney. . 《纽约时报》. 1971年11月11日 [2012年2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1月5日) (英语).
  21. . 《琉球新报》. 2010年10月23日 [2012年2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2月4日) (日语).
  22. 国际在线. . 新浪. 2012年9月22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9月25日) (中文(简体)).
  23. . 国土地理院.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1月3日) (日语).
  24. 综合海洋政策本部. . 内阁官房. 2012年3月2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4月19日) (日语).
  25. .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2年3月2日 [2012年2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9月28日) (中文(繁体)).
  26. . 时事通信社. 2012年3月26日 (日语).
  27. 乌鲁木齐晚报》. . 网易. 2012年9月11日 [2012年9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9月28日) (中文(简体)).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