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蓮 (DIK-1-1)
賽蓮(DIK-1-1)(,DIK-1-1),又名塞拉姆、「迪奇卡小孩」(Dikika Baby)、「露西的小孩」(Lucy’s baby),為一具幼兒化石,年代距今約330萬年前,死時大概三歲,保存狀況罕見地完整,包含頭骨及軀幹,2000年在衣索比亞的迪奇卡(Dikika)被發現,於2006年《美國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發表,與曾被稱為「人類最早祖先」的露西(Lucy)發現處僅距4公里,同屬阿法南猿人(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因此賽蓮有「露西的小孩」(Lucy’s baby)之稱,值得注意的是,其實露西的生活年代為距今320萬年前,比賽蓮晚了約十萬年。 [1]
賽蓮的發現,對於阿法南猿人阿法南猿人行動模式究竟是以雙腿在地面行走,抑或未脫離樹棲,使學者間產生爭論,但由於其骨骼保存相當完整,在研究人類遠古親戚的發展扮演著重要角色。[2]另外,由於賽蓮身上同時存在類人猿(apes)與人的特徵,代表賽蓮正處於人類演化的關鍵階段,[3]美國亞利桑納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人類起源研究所主任約翰森(Donald C. Johanson)曾有以下評論:「要是露西是20世紀世紀最偉大的化石發現,這個孩子就是21世紀到現在為止最偉大的發現」。[4]
發現
2000年12月由衣索比亞籍古人類學家阿連賽吉德率領的團隊發現,地點位於非洲古國衣索比亞的迪奇卡(Dikika),一共花了五年的時間整理記錄出土的化石,並利用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牙齒的部分,確認性別為女性且死時年齡為三歲。「Selam」在許多非洲國家的詞彙中意思為「和平」,團隊希望能為該地區,甚至全世界,給予和平的祝福。[5]而阿連賽吉德認為,賽蓮最令人驚豔的在於她不只出土了完整的軀幹、腳甚至手指,更重要的是,她還保存了整個臉。[6]
遺址埋藏學
究竟賽蓮是怎麼死的?又是在怎樣的環境裡掩埋才能如此驚人地被保存下來?這個謎研究團隊亦尚未解開,就目前所知,賽蓮可能死於大洪水,瞬間被掩埋,因而能保存完整軀體。[7]
特點
腦容量
大概只發展到65%~88%的腦容量,仍發育中。[8] 一般而言黑猩猩三歲時幾乎已發展90%以上,故出生後不久即迅速適應四周環境;以賽蓮的年齡來說,若此時擁有一個仍成長中的腦,可說是現代人的特徵,因為人類在幼年時不斷擴張腦的發展,故需要父母長時間的照顧,而長期與父母相處同時意味著在學習,此階段便被稱為「童年」,為人類的一大特色之一。另外,父母有更多時間照顧幼兒,顯示在當時,亦即三百多萬年前已有相當複雜的社會組織結構。[9]
相關問題
樹棲與地面活動爭議。由賽蓮的肩胛骨特徵,顯示出其會在樹上攀爬,但是究竟賽蓮仍如同猩猩一般過著樹棲的生活,抑或早已完全在地面活動?關於對賽蓮的肩胛骨看法的分歧,引發了學者們的討論。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教授Fred Spoor:「有些學者可能認為此特徵繼承自祖先,並顯露出些微人的生活型態;另外有些人認為他們仍經常使用手臂攀爬。然而,這並不代表他們整天擺盪在樹林間,而是某層面上他們仍會攀爬,比如夜晚在樹上築巢或覓食。」。[13]
参考资料
- Kate Wong撰、王道還譯. . 科學人雜誌. 2012.
-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5).
- . [2016-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6).
- Kate Wong 撰、王道還譯. . 科學人雜誌.
- . [2016-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6).
- . [2016-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1).
- . [2016-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 . [2016-06-16].
- . [2016-06-16].
- . [2016-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6).
- . [2016-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2).
- Zeresenay Alemseged, Fred Spoor, William H. Kimbel, René Bobe, Denis Geraads, Denné Reed and Jonathan G. Wynn. . Nature. 2006, (443): 299.
- . [2016-06-15].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