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坚
生平
贾坚祖父、父亲皆为晋臣。他少年时重视气节,曾为后赵的殿中督,能臂开三石之弓,后来不齿冉闵的作为而还乡,坐拥部曲数千家。慕容评曾遣人去勃海招降,但当任章武太守的贾坚始终不降,直到东晋永和六年(350年)九月在战场上被慕容评俘虏才投降[1][2][3]。
慕容俊、慕容恪都欣赏降将贾坚的才能[4]。有一次,慕容恪命令贾坚射一头距离百步之外的牛来测试他的弓术。当时已六十多岁的贾坚说年轻时射不中,老时就可射中。慕容恪听了大笑,贾坚便射两箭,一箭擦背而过,一箭贴肚而过。慕容恪问还能射中吗?贾坚回答说射箭所重视的在于以不中为奇,要射中有何难?就一发射中牛。观众都很佩服[5],这正是成语「附肤落毛」的由来[6]。
之后,慕容俊让贾坚为乐陵太守,管理高城[7]。在任时,贾坚在东晋永和七年(351年)十一月,阻止逄钓组织众人叛燕[8]。
东晋升平二年(358年)十二月,徐、兖二州刺史荀羡趁燕人防备空疏之机,率军向泰山郡山茌进攻。当时在山茌县驻兵、时任泰山太守的贾坚,兵只有七百多人,晋军则有十倍之多。部属皆劝贾坚固守,但他认为要出战才有胜算,便身先士卒,与部属杀敌千人再回城。敌军攻城,贾坚命部属逃命,自己则骑马立于城门桥上,拿弓朝左右方射击,晋军无不应弦而倒。最后晋军把桥弄塌,贾坚跌落被擒[9]。
荀羡想用民族大义来招降贾坚,便说贾坚祖父、父亲明明都是晋臣,质疑贾坚自己为何甘愿被胡人统治?贾坚回答:“晋自弃中华,非吾叛也。民既无主,强则托命。既已事人,安可改节!吾束修自立,涉赵历燕,未尝易志,君何匆匆相谓降乎!”荀羡又再责备,贾坚就怒骂。荀羡遂命令把贾坚绑在外面淋雨。数日后,贾坚就悲愤去世[10][11]。
评价
参考文献
- 《资治通鉴·卷第九十八·晋纪二十一》:「九月,燕王俊南徇冀州,取章武、河间。初,勃海贾坚,少尚气节,仕赵为殿中督。赵亡,坚弃魏主闵还乡里,拥部曲数千家。燕慕容评徇勃海,遣使招之,坚终不降。评与战,擒之。」
- 《晋书·载记第十·慕容俊》:「闵章武太守贾坚率郡兵邀评战于高城,擒坚于阵,斩首三千余级。」
- 《三十国春秋辑本·贾坚传》:「烈祖问坚年,对以受新命,始及三载。」
- 《资治通鉴·卷第九十八·晋纪二十一》:「俊与慕容恪皆爱贾坚之材。」
- 《燕书》:「贾坚,字世固,弯弓三石余。烈祖以坚善射,故亲试之,乃取一牛置百步上,召坚使射,曰:『能中之乎?』坚曰:少『壮之时,能令不中;今已老年,正可中之。』恪大笑。射,发一矢拂脊,再一矢,磨腹,皆附肤落毛,上下如一。恪曰:『复能中乎?』坚曰:『所贵者以不中为奇,中之何难?』一发中之。坚时年六十余矣,观者咸服其妙。」
- . [2012-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2).
- 《资治通鉴·卷第九十八·晋纪二十一》:「俊以坚为乐陵太守,治高城。」
- 《资治通鉴·卷第九十八·晋纪二十一》:「逄钓亡归渤海,招集旧众以叛燕。乐陵太守贾坚使人告谕乡人,示以成败,钓部众稍散,遂来奔。」
- 《资治通鉴·卷一百·晋纪二十二》:「燕泰山太守贾坚屯山茌,荀羡引兵击之;坚所将才七百余人,羡兵十倍于坚。坚将出战,诸将皆曰:『众少,不如固守。』坚曰:『固守亦不能免,不如战也。』遂出战,身先士卒,杀羡兵千馀人,复还入城。羡进攻之,坚叹曰:『吾自结发,志立功名,而每值穷厄,岂非命乎!与其屈辱而生,不若守节而死。』乃谓将士曰:『今危困,计无所设,卿等可去,吾将止死。』将士皆泣曰:『府君不出,众亦俱死耳。』乃扶坚上马。坚曰:『我如欲逃,必不相遣。今当为卿曹决斗,若势不能支,卿等可趣去,勿复顾我也!』乃开门直出。羡兵四集,坚立马桥上,左右射之,皆应弦而倒。羡兵众多,从堑下斫桥,坚人马俱陷,生擒之,遂拔山茌。」
- 《资治通鉴·卷一百·晋纪二十二》:「羡谓坚曰:『君父、祖世为晋臣,奈何背本不降?』坚曰:『晋自弃中华,非吾叛也。民既无主,强则托命。既已事人,安可改节!吾束修自立,涉赵历燕,未尝易志,君何匆匆相谓降乎!』羡复责之,坚怒曰:『竖子,儿女御乃公!』羡怒,执置雨中,数日,坚愤惋而卒。」
- 《三十国春秋辑本·烈祖景昭皇帝纪》:「寿光二年,升平二年,十二月,晋苟羌寇泰山,杀太守贾坚。」
- 《资治通鉴·卷一百·晋纪二十二》:「燕青州刺史慕容尘遣司马悦明救泰山,羡兵大败,燕复取山茌。燕主俊以贾坚子活为任城太守。」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