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鈾彈

貧鈾彈英語:)又稱貧化鈾彈衰變鈾彈耗弱鈾彈,是指彈體使用來自濃縮鈾的尾礦(並非來自核電廠核廢料)為主原料的合金所製成的彈頭。貧化鈾彈因撞击和燃烧所产生的貧化鈾气溶胶和粉末可能会擴散到自然環境中,而貧化鈾具有化學毒性及放射性,进而污染撞击地点周围的大片区域,所以使用貧化鈾彈的正當性也备受爭議。大多數國家不會拿來裝備防衛部隊,而是多用於進攻遠離本土的地方。由於離開國土進行長距離的戰爭极为考验国力和軍事后勤,因此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国、烏克蘭和俄罗斯在战争中实际使用过贫铀弹。现在包括法國日本等多个国家均研制装备有该种武器。

9厘米的圓形貧鈾穿甲彈[1]

特性

貧鈾密度約19g/cm3,是(約8g/cm3)的2.5倍、(約11g/cm3)的1.7倍,所以使用貧化鈾合金砲彈等兵器上,可使砲彈得到較大的動能貧化鈾主要用來制作攻擊坦克等装甲戰車的穿甲彈合金也可以作為是攻击戰車用砲彈的原料,雖然其密度與貧化鈾接近,但在命中裝甲板時,彈頭尖端會變形成蘑菇狀趨鈍。而貧化鈾彈頭命中裝甲板時,會因為自銳現象(self-sharpening[2])而更趨銳利。因此貧化鈾彈頭較相同質量的鎢彈具有更強穿透力。

另外,由於鈾單質熔點1132℃較低,所以貧化鈾彈頭命中時,容易因為摩擦熱而熔解、飛散,而飛散產生的金屬氣膠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過程又會引發燃燒(就如等金屬燃燒效果)。因此,使用貧化鈾還能夠造成彈頭命中後約攝氏三千度的烧灼加強效果。因此貧化鈾不只能够提供對戰車砲彈的高貫通力,也能夠釋放高熱量來毀滅,可說其確實是作為彈頭難能可貴的材料。

六氟化铀

大多数贫铀以六氟化铀的形式储备,而後者是一种有毒的晶化固体。

世界贫铀储备[3]
国家 组织 预估贫铀储量
(吨)
报告年份
 美國 美国能源部 480,000         2002
 俄羅斯 FAEA 460,000         1996
 法國 核燃料总公司 190,000         2001
 英国 BNFL 30,000         2001
URENCO 16,000         1999
 日本 JNFL 10,000         2001
 中國 中国核工业集团 2,000         2000
  KAERI 200         2002
 南非 NECSA 73         2001
 新加坡 DSO National Laboratories 60         2007
总计   1,188,273

各類型之貧化鈾彈

艦砲用20mm貧化鈾彈
PGU-14/B
美國空軍的30mm貧化鈾彈。約300g,99.25%為貧化鈾,A-10雷霆二式攻擊機GAU-8復仇者機炮適用,毎分鐘可發射4200發。
M735A1
美國陸軍的105mm貧化鈾彈。約2.2kg,M1艾布蘭主力戰車M60巴頓的主砲適用。
M774
約3.4kg的貧化鈾彈,實戰中較M735A1準確。
M829・M829E1・M829E2
美國陸軍的120mm貧化鈾彈。約4.9kg,M1A1艾布蘭M1A2艾布蘭的主砲適用。
M833
美國陸軍的105mm貧化鈾彈。約3.7kg。EX35 105mm砲兵系統適用。
XM900E1
美國陸軍的105mm貧化鈾彈,約10kg。
XM919
美國陸軍的之25mm貧化鈾彈,約85g,主要為M2布雷德利使用。
美國海軍20mm貧化鈾彈
方陣近迫武器系統Block 0形專用。

實戰上的使用

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中,美軍實際用來對付伊拉克的戰車部隊(官方聲明用了約300噸)。

之後,北約多國籍軍隊介入波士尼亞戰爭科索沃战争時,也在波斯尼亞用了約1萬發、在科索沃用了約3萬發的貧化鈾彈。

而一般認為2003年3月以後的伊拉克戰爭中,美國亦大量使用了貧化鈾彈。

因應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英、美兩國於2023年3月及9月,先後向烏克蘭提供貧化鈾彈,以對付俄羅斯地部隊[4][5]

健康危害

海灣戰爭後,美軍的回國士兵就不少人發生「海湾战争综合征」的疾病,有人主張貧化鈾是造成這種疾病的原因之一,但官方否認。另外過去使用到貧化鈾彈頭的伊拉克波斯尼亞科索沃等地區,白血病的罹患率與畸形兒的出生率有所增加。[6][7][8][9]

參見

參考資料

  1. . [2007-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12).
  2. . GlobalSecurity.org. 7 July 2011 [24 Jul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9).
  3. . [26 February 2016].
  4. . The Drive. 2023-03-21 [2024-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30).
  5. . 美國國防部. 2023-09-06 [2024-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9).
  6. . 新浪网. [2019-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7. . THE NEW YORK TIMES. [2019-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4).
  8. . BBC中文网. [2019-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9. . BBC中文网. [2019-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