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爆裂 (GRB 991216)

GRB 991216,被耶魯大學的布拉德·謝弗博士暱稱為貝多芬爆裂,是1999年12月16日觀測到的伽馬射線暴[1],而當天恰逢路德維希·范·貝多芬誕辰229周年[2]。伽馬射線暴是一種高度發光的閃光,與遙遠星系的爆炸有關,併產生伽馬射線,這是電磁輻射的最高能量形式,通常隨後是以較長波長(X射線紫外線光學紅外無線電)發射的壽命更長的“餘輝”。.

概述

儘管它發生在距離地球約100億光年的地方,這次爆發的光學餘輝視星等達到了18.7等,使貝多芬爆發成為有史以來探測到的最亮的爆發之一[1]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天體物理學家弗蘭克·馬歇爾評論道:「這是迄今為止,我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探測到的最亮的爆發[3]。」這次爆發的峰值通量將其列為爆發和瞬變源試驗設備(BATSE)有史以來探測到的第二大爆發[4]。儘管存在其它可能的伽瑪射線暴祖先,例如兩個黑洞的合併,對觀測結果的分析,加强了伽馬射線暴是極超新星的理論[5]

在探測到爆炸的四個小時內,BATSE和羅西X射線計時探測器進行的觀測能够確定爆炸的位置在α = 77.38 ± 0.04,δ = 11.30 ± 0.05[6]。這一快速地確定使天文學家能够使用光學和X射線望遠鏡進行後續研究。其他探測到GRB 991216的儀器包括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MDM天文台[7],和哈伯太空望遠鏡上的太空望遠鏡影像攝譜儀[8]。這是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首次用於伽馬射線暴探測[7]

參考資料

  1. . Science.nasa.gov. 1996-09-24 [2010-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26).
  2. . Mpe.mpg.de. [2010-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5).
  3. . Imagine.gsfc.nasa.gov. [2010-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0).
  4. Garnavich, Peter M.; et al. . Astrophysical Journal. 1 November 2000, 543 (1): 6165. Bibcode:2000ApJ...543...61G. arXiv:astro-ph/0003429可免费查阅. doi:10.1086/317102.
  5. . Chandra.harvard.edu. [2010-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February 2010).
  6. Takeshima, T.; et al. . NASA. 1999 [18 March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0).
  7. . NASA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30 December 1999 [18 March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0).
  8. Fruchter, Andy. . Space Telescope Science Institute. [18 March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