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孔廟
沿革
1901年,湯阿統、湯阿亮、胡蘭芳等人至飛鳳山代勸堂奉請恩主公分火,於象山村建立苗栗玉衡宮,草創時期僅為土造茅屋[1]。初名為「大洞堂」,左廂房曾作方便偏遠學子住宿就學的宿舍,右廂房作為漢學及祭祀禮儀的教室[2]。由湯漢山講授《論語》、《大學》、《中庸》等課程,並在廟堂上加奉至聖先師神位[3]。大正年間,易名為「玉衡宮」,也用「觀音宮」登記[2]。
1950年以兩年時間重建[2]。1971年,地方上配合明德水庫完成後發展旅遊事業,遂發起整建,籌建委員會由鍾天養擔任召集人[3]。當年在商議時,認為將至聖先師與一般神祇合祀,頗為不妥,乃原殿獨立奉祀至聖先師,既今日的象山孔廟,另在廟後興建凌霄寶殿以供奉玉皇大帝、恩主公、老子等神祇[1][3]。1975年,凌霄寶殿竣工[2]。
此廟與屏東書院和文石書院一樣皆是以書院身分轉為孔廟[4]。由於當時苗縣沒有官設孔廟,前縣長林為恭曾提議將該廟列為縣立,唯意見紛歧不了了之[5]。
1998年,頭屋鄉象山博物館館長吳松峰倡議在象山孔廟旁興建高40公尺、寬20公尺的孔子像,期成為頭屋鄉大地標,帶動地方觀光發展與弘揚儒教[6]。次年,苗栗縣政府認為短期內不可能建造孔子巨像[7]。
1999年8月,營建署補助500萬元改善景觀動工。由張仲良設計,將通道的柏油路改為階梯,增加對至聖先師的朝聖感,更用象徵客家古厝的紅磚裝飾廟景,門窗由木工精心刨製,並放置兩座張仲良設計的牧童與水牛及慈母縫衣伴讀的石雕,象徵早期客家農村的生活景象。內部有曾桂龍所書寫的《大同篇》。2000年1月27日竣工。[8]
2011年,客委會補助近700萬元進行廟身與廂房改建[9][10]。同年11月1日,廟方動員百人將100多公斤的孔子木雕神像先移到玉衡宮奉祀[9]。2013年底完工後,次年3月10日由台灣省政府主席林政則帶領副縣長林久翔、省諮議委員鄒玉梅、頭屋鄉公所秘書徐月蘭等人,以傳統三獻禮祭祀孔子,並頒「象山書院」匾額[10]。
釋奠
1995年,苗栗縣政府首次舉行祭孔大典,因在象山孔廟舉行,所以由頭屋國小教師謝孟宜、廖雪紅、詹依華至台中力行國小學習六佾舞[11]。力行國小學童是負責表演臺中市孔廟的八佾舞[12]。該年教師節,苗栗縣縣長何智輝主祭、頭屋鄉長范雄達陪祭,五湖德龍宮儒樂團伴奏[11]。
次年,祭孔大典繼續在象山孔廟進行,而儀式以民間祭神方式進行。對此,民政局局長古鎮清表示西湖宣王宮、苗栗文昌祠等都有祭祀孔子,但唯獨象山孔廟主祭孔子,但若想以非常正式嚴謹的釋奠大典來祭祀,還是官辦孔廟最適合。[13]
參考
- 邱連枝. . 《中國時報》. 2001-11-20 (中文(臺灣)).
- 徐羽筠. . 《人間福報》. 2022-06-08 [2023-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5) (中文(臺灣)).
- 黃敏中. . 《聯合報》. 1995-10-11 (中文(臺灣)).
- 杜憲昌. . 《人間福報》. 2016-09-28 [2018-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3) (中文(臺灣)).
- 李俊平. . 《中國時報》. 1995-09-29 (中文(臺灣)).
- 邱連枝. . 《中國時報》. 1998-11-05 (中文(臺灣)).
- 楊震海、邱連枝. . 《中國時報》. 1999-09-08 (中文(臺灣)).
- 邱連枝. . 《中國時報》. 2000-01-28 (中文(臺灣)).
- 范榮達. . 《聯合報》. 2011-11-02 (中文(臺灣)).
- 范榮達. . 《聯合報》. 2014-03-11 (中文(臺灣)).
- 李俊平. . 《中國時報》. 1995-09-29 (中文(臺灣)).
- 申震雄. . 《聯合報》. 1999-09-21 (中文(臺灣)).
- 邱連枝. . 《中國時報》. 1996-09-27 (中文(臺灣)).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象山孔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