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戒甫
生平
1887年3月,谭戒甫出生于一农民家庭。1905年,他考入湖南游学预备科。1909年考入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学习电机工程。1914年之后,他到湖南省立第一中学任教师,教授英文。毛泽东曾为其学生。[1][2]
到1938年之前,谭戒甫曾先后担任过一系列军、政及社会职务,依次为光复军司令部交际主任,湘西镇守使署参谋、湘粤桂联军援鄂第三路军总司令秘书、湘岸榷运脊岭粤税分局兼煤田分局局长、湖南议会编制主任、湘岸榷运总局秘书长、湖南省长公署秘书长、岳关和株洲折验处处长、粤汉铁路湘鄂路局秘书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三路游击司令(归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指挥)、湖北省县长考试委员会襄校委员、省立通俗日报总编、上海民权报、湖南公报、国民日报翻译员兼文艺编辑、民国日报主笔等。[3]
1928年,他在武汉大学中文系任讲师一年,之后被该校聘为教授,他讲授的课程有「诸子要论」、「诸子专书研究」、「目录学」、「形名学」。1938年9月至1945年,谭戒甫先后任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贵州大学、贵阳师范学院、之江大学等校教授,并曾任西北大学中文系主任、贵州大学中文系主任。1946年2月,他担任湖南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53年高校院系调整之后,谭戒甫调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1]
谭戒甫曾被选为武汉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受邀参加过天安门“五·一”观礼。因曾任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教师,谭戒甫与毛泽东交情甚好。谭戒甫曾于1957年应邀到毛泽东家中作客,并曾和毛多次通信。1958年毛泽东到武汉又曾见谭戒甫。1974年谭戒甫去世,享年87岁。[1][3]
学术贡献
先秦诸子研究
他研究先秦诸子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墨辩发微》、《公孙龙子形名发微》、《墨经分类译注》、《庄子天下篇校释》、《校吕遗谊》等著作中。在这方面他的突出贡献是发现了形名学与墨经小取论式(与西方的逻辑学近似但又不同),详见《墨辩发微》、《公孙龙子形名发微》二书。早在1919年,他便写出了《墨经长笼》的稿本,后来经刻苦研究,又发现了形名学。他说:[1]
形名二字的含义,若利用现代语文作解释,是容易清楚的。因为凡物必有形,再由形给它一个名,就叫“形名”。由是得知:形名家只认有物的“形”,不认有物的“实”,他以为“形”即是物的标志,“名”即是“形”的表达。物有此“形”,即有此“名”,由此说来,天下万物,“形”、“名”二字可以括尽。故公孙龙总揭其义,叫做“形名”,以成其学。
1920年7月,谭戒甫专门研究了《公孙龙子》,结合墨经对原来辑有的《公孙龙子》各种相关材料进行研究。《墨辩发微》是一部研究《墨子》书中的墨辩(或称“墨经”)六篇暨《经上》、《经下》、《经上说》、《经下说》、《大取》、《小取》的专着。《公孙龙子形名发微》是《墨辩发微》的姊妹篇。这两部书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地位。[1]
1956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哲学研究所,谭戒甫即同苏联科学院立约译注墨经,1957年完成《墨经分类译注》一书。[1]
谭戒甫的诸子研究深入且全面。他反复修订过颜昌尧的《管子校释》稿本。他的《庄子天下篇校释》、《校吕遗谊》是修改1928年起在武汉大学任教时自撰的教本而成。[1][1]
重要著作
书籍
论文
- 谭戒甫,《商君法》传说之讹变,武汉大学文哲季刊4卷1号(1933年)
- 谭戒甫,董武钟肊考,武汉大学文哲季刊5卷3号
- 谭戒甫,二老研究,武汉大学文哲季刊4卷4号
- 谭戒甫,公孙龙子五论校释,武汉大学文哲季刊6卷2号(1937年)
- 谭戒甫,类物明例(墨辩发微中之一篇),武汉大学文哲季刊5年4号
- 谭戒甫,论晚周形名家,武汉大学文哲季刊1卷1号(1930年4月)
- 谭戒甫,论形名家之流别,武汉大学文哲季刊1卷2号(1930年7月)
- 谭戒甫,墨辩轨范,武汉大学文哲季刊2卷1号(1931年)
- 谭戒甫,墨辩轨范(续),武汉大学文哲季刊2卷2号
- 谭戒甫,墨辩论式源流,武汉大学文哲季刊2卷4号
- 谭戒甫,墨子『辞过』义例,武汉大学文哲季刊1卷4号
- 谭戒甫,墨子大取编校释,武汉大学文哲季刊5年4号
- 谭戒甫,墨子经说释例,武汉大学文哲季刊3卷3号
- 谭戒甫,墨子论蕃育人民不主早婚说,武汉大学文哲季刊6卷4号
- 谭戒甫,墨子小取弟四章校释,武汉大学文哲季刊5卷1号(1935年)
- 谭戒甫,商容传说之譌变,武汉大学文哲季刊4卷4号
- 谭戒甫,十字说,武汉大学文哲季刊1卷2号
- 谭戒甫,史记老子传考正(据殿本),武汉大学文哲季刊5卷2号
- 谭戒甫,思孟五行考,武汉大学文哲季刊2卷3号
- 谭戒甫,校吕遗谊,武汉大学文哲季刊3卷1号(1932年)
- 谭戒甫,校吕遗谊(续),武汉大学文哲季刊3卷2号
- 谭戒甫,校吕遗谊(三续),武汉大学文哲季刊3卷3号
- 谭戒甫,校吕遗谊(四续),武汉大学文哲季刊3卷4号
- 谭戒甫,形名发微纂馀篇,武汉大学文哲季刊6卷3号
- 谭戒甫,中庸考略,武汉大学文哲季刊4卷2号
- 谭戒甫,周易卦爻新论,武汉大学文哲季刊5卷2号
- 谭戒甫,周初夨器铭文综合研究,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报1956年第1期
- 谭戒甫,屈原《哀郢》的研究,四川大学学报1957年第8期
- 谭戒甫,西周'曶'器铭文综合研究,载中华文史论丛(第三辑),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
- 谭戒甫,先周族与周族的迁徙及其社会发展,载文史第6辑,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