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源深

谢源深1869年—1920年[1]),江苏省上海县陆行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镇)人,字志澄,号酉山[2],是近代浦东市政事业的先驱者。[3]

谢源深

大清→ 中華民國
籍貫 江苏省松江府上海县陆行乡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志澄,号酉山
出生 同治八年(1869年)
江苏省上海县陆行乡谢宅
逝世 民国九年(1920年)
江苏省上海县
出身
  • 光绪二十年甲午科举人出身
經歷
  • 东乡学区高陆行局职董
  • 浦东塘工善后局局董
  • 江苏咨议局议员

生平

谢源深十一岁学完十三经,光绪十三年(1887年)进入上海县县学,卻不屑于背诵帖括。光绪二十年(1894年)时考中甲午科举人,但深感于时局危急的他决定不参加会试,专注于公益事业[2]。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秋,海潮成灾。因潮水托举,土堤被冲溃。工程竣工后,考虑到这段堤坝曾改筑三次,距离同治十二年最近一次改建仅三十余年就出现破损[4],为塘的善后着想,故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同高桥乡董朱有恒等人一起创设浦东塘工善后局[5],因地方财政未能资助而经费不足,遂由谢源深自行捐款建立[2]。宣统三年(1912年),当选江苏咨议局议员[6]

当时,洋商和浦东的地痞通过“洋商挂名道契”[註 1]的方式侵占浦东沿江滩涂。1908年后,洋商有大举向南深入浦东侵占土地的势头。英商太古亚细亚洋行耶松船厂等大肆占据滩涂,建立码头、堆栈、工厂,部分外商选择少报、瞒报土地面积以逃避税收,甚至向黄浦江心扩展土地,而上海县当局无力压制;谢源深痛心于岸线被窃据后渡口不能开行、厂栈或无处兴修,便率领塘工局走遍浦东,将浦东的建设规划详呈上海知县称:“浦东本未开辟租界,而沿浦滩地大多已售。今吾华民知识渐开,力图进步,一旦振兴实业,倘欲设立厂栈,建筑码头,转使无地可寻。即各处航船义渡,已无停泊之所,肩挑货物,来往行人,时虞不便。时若不设法限制,将来浦江两岸,皆由地贩暗将沿浦塘基、塘沟留步免科。”[3]自1906年至1927年,谢源深与其创立的塘工局对侵占公地的日商三井、川崎,美商合义、美孚、英商太古、亚细亚、开平、和丰、耶松、怡和等几十家洋商进行交涉,通过会勘丈量、交涉谈判、上书报告等方式,前后办结了44个案件,使得部分洋商不得不退地、补缴银款[1][2]。塘工局不止修复海塘,还筑圩灌泥,开辟道路,修建桥梁、码头、渡亭,开挖东沟口并设置东沟至北京路外滩的长轮渡[8],创立小学,设置医疗场所,推广种植牛痘,赊让棺木,设置戒烟所等;经费则大多由追讨洋商非法侵占土地所得而来[9]

为严厉控制洋商南下侵占浦东土地的势头,谢源深提议兴建陆家嘴地区到洋泾镇的沿江通衢大道,即1930年全线完工的浦东大道,谢源深在世时,道路已经完成陆家嘴到张六路(张桥—六灶)段。同时,谢源深也参与了张六路的规划。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谢源深选择闭门谢客[2],并于1920年去世,后人为纪念其对于浦东塘工局乃至浦东建设的贡献,便于1922年张六路全路竣工时将其更名为源深路[10]

评价

《民国上海县志》称,他在塘工局主持收回非法侵占土地期间“力持正义,不屈不挠”,在江苏咨议局担任议员期间“于地方利弊,建议侃侃,率具纲领”,在走入共和后选择隐居,当时都评价他“有隐君子风矣”。[3][2]

参见

  • 父亲:谢锡祉
  • 女儿:谢珩(谢林风)

注释

  1. 道契是对于洋商在租界内租用土地后由上海道台盖印认证后的地契的统称。名义上,中国业主将自己的土地登记到某一洋人或洋商的名下(“挂名”),又由洋商向领事馆注册,然后由上海道署认证盖印,地契就成为了道契,而中国业主与洋商另签一份协议,证明该地真正的主人属于中国业主,这种协议书叫作“权柄单”,这种“道契”则叫作“洋商挂名道契”[7]

参考来源

  1. 上海浦东图书馆. . 搜狐. 2017-12-10 [2018-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8).
  2. 《民国上海县志》:“谢源深,字志澄,号酉山。父锡祉,字香谷。精医术、喜施予,遇贫病,率不取酬。源深斌性聪慧,读书过目成诵。年十一,毕《十三经》,做诗文有奇气。光绪三十年,入邑庠,有志于经世之学,旁及金石书画,评骘允当,不屑以帖括为事。二十年,中举人,逆知时局日危,文字不足以济变,决计不应会试,转致力于乡里公益。三十一年秋,海潮为灾,土塘冲决,日夜奔驰,身任修筑之役。工竣,谋善后,始议设塘工局,顾地方款拙不获,己恒捐私资助成之。浦左一带,厂栈林立,洋商地痞,朋比为奸,侵渔田亩,朦领道契,纠纷无所不至,源深力持正义,不屈不挠,卒使就范。又创道南小学,规划周详,成就甚众。宣统二年,当选谘议局议员,于地方利弊,建议侃侃,率具纲领。民国元年后,杜门却扫,不问世事,平居深自韬晦,不欲以名自见,然遇乡里争议,咸引一言为重,时论高之,有隐君子风矣。民国九年卒,年五十二。”
  3. 薛理勇. .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8: 190–194. ISBN 978-7-5608-3736-9.
  4. 浦东塘工善后局. . 上海: 时中书局. 1910: 正文1-2.
  5. 《高桥镇志》编修办公室. .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 [2018-06-09]. ISBN 978-7-5326-256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6. 张朋园. . . 上海三联书店. 2013.
  7. 薛理勇. . 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社). 2015-01-18: B12 [2018-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8).
  8. 上海市黄浦区志编纂委员会. .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6-04 [2019-04-20]. ISBN 7-80618-05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6).
  9. 《光绪上海县续志》:“浦东塘工局,在东沟。光绪三十二年六月知县汪懋琨准高、陆两行绅董、朱有恒、朱有常、谢源深、朱日宣等禀通详立案。……凡修培塘身,以及筑圩灌泥、开辟道路、修建桥梁、码头、渡亭、开挖东沟、设置轮渡、创立小学、施医种痘、赊让棺木、戒烟所等无不次第兴举。所需经费大都以清厘洋商隐占之地价充用……”
  10. 《上海地名志》编纂委员会编;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8-12 [2018-06-09]. ISBN 7-80618-527-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04).

拓展阅读

  • 吴馨; 江家嵋. . 上海: 成文出版社. 1936.
  • 朱菁. .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1 [2018-07-11]. ISBN 978-7-5439-5134-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5).
  • 浦东塘工善后局. . 上海: 时中书局. 1910.
  • 上海市档案馆. . 上海: 上海市档案馆.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