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所

变电站(electrical substation)是发电、输电和配电系统的一部分,能将电压从高电压转换为低电压或反向转换,也可运行其他重要输电配电功能。

变电站之元素
A:一次侧
B:二次侧
1. 一次侧输电缆
2. 接地线
3. 架空电缆
4. 电压互感器
5. 隔离开关
6. 断路器
7. 电流互感器
8. 避雷器
9. 主变压器
10. 控制中心
11. 铁丝网
12. 二次侧输电缆

变电站的主要功用为利用变压器电压改变,其次亦能将为电网作功率因数补偿、电力系统保护等。一般而言,变电站皆为电力公司的一部分,少数情况下则属大型工厂或商户。在早年,变电站通常皆需要人工现场控制或作故障修复,而现时则主要依靠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作遥距管控。

种类

变电站可按其电压、用途、运作、材料等分为不同种类,故一个变电站可以同时属于以下数种分类。需注意不同地区对同一类变电站有不同名称,而同一名称在不同地区可以指不同的变电站,例如开关站Switchyard在美国指同一电压的变电站[1],但在香港电灯公司则为275千伏特或132千伏特之变电站[2]

输电变电站

澳洲墨尔本的一处高压变电站,图中可以三座220千伏特至66千伏特的变压器,变压器之间设有高压变压器防火墙。每座变压器的额定容量为150兆伏安。此变电站使用钢制结构以支撑变电站内的电缆及设备[3]

输电变电站,又名超高压变电站或高容量变压站[4],将两个或以上的输电网络链接在一起[5]。若网络之间为同一电压,变电站会装有高压开关以便隔脱机路以作维修保养。若网络之间为不同电压,则变电站会装有变压器、电容器静止无功补偿设备等设备以控制网络的电力流向[6]。输电变电站大多时亦会作为开关的主要场所,故有些时候也会将输电变电站称之为「开关站」。

配电变电站

配电变电站,又名总变电站或分区变电站[4][2],部分情况下亦能称之为输电变电站,将电力由输电网络转换至配电网络[5]。为减少电力于运送时浪费,经过输电网络时皆会大幅提高电压。配电变电站能于接近用户的区域降低电压以供附近用户使用,从而避免为客户各自安装昂贵的高压变压器[6]

配电变电站一般会使用两个不同的输电变电站作为输入接点以提高可靠性,使某一输电变电站发生故障时仍能保证配电变电站的运作,从而确保当地用户的用电。配电变电站会将输电网络中的特高压电力转换为中高压后向馈线发送。以香港电灯为例,其分区变电站会将输电网络的275千伏特或132千伏特降至22千伏特及11千伏特[2]。电力将由馈线经架空电缆或地底电缆输送至客户处再作降压[4]

除电压转换外,配电变电站亦用于隔离输电网络和配电网络的故障,以避免网络中某一点的故障会影响其他未有故障的服务[6]。配电变电站亦是电压调节的地方[6]

用户变电站

一组设于香港住宅地下的变电所,其会将配电网络的中高压电力转换为3相380伏,配以中性导体为住户提供220伏湿电

在人口稠密的地区,一般再设有专门的用户变电站以安装将配电网络电压转换至湿电的变压器,以避免变压器外露而做成危险,该变电站又名客户变电站[2]。而在一些较高的大厦,为减少湿电较低电压做成的电力传输浪费,会于大厦的不同高度设立多座用户变电站,此举亦能保证大厦中湿电的大压于各处皆不会因长距离输送而有所降压[2]

某些供电网络会将输电网络与配电网络链接的变电站称为分区变电站,而客户处的变电站则称为配电变电站或配电分站[4],需予注意。

一些发电厂会设有用户变压器,以就近供电给周围的用户。

收集变电站

风力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场分布式发电项目或需要一座收集变电站来将产生的电能接入电网之内[7] 。收集变电站亦可作为风力发电厂的控制中心,提供功率因数补偿、发电量计算等功能[7]

转换变电站

转换变电站主要用途为改变电力频率,例如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供高压直流输电电气化铁路使用[8] 。另外,链接两个不同频率的电网之时亦需要使用到转换变电站,例子包括东日本50Hz与西日本60Hz的电网。此类变电站以前会使用回转变流机以变换频率,现时多改用电力电子零件[8]

开关站

开关站为没有变压器故仅于一种电压值运作的变电站[1][6]。开关站一般用于控制电力流向以便维修及保养电力网络,同时减少电力流失。开关站利用负载启断开关或断路器来将输电线或其他零件从电网中连接及断开。一般而言,开关站平日主要用于控制电力流向来减少电力在输送过程间的流失,有需要时则可以用来阻隔故障及更换设备[1]

牵引变电站

日本铁路公司JR东日本埼玉县桶川市所设的一座变电站

牵引变电站为转换变电站的一种,主要用于电气化铁路[9]。牵引变电站会将交流电转换成适压的直流电或异频交流电以供列车提供牵引力。某些铁路会建设其单独使用的电网,此时牵引变电站亦会是输电变电站。一般现代列车皆会采用再生制动,此时电力或会从列车流回电网,故牵引变电站亦会对此有所准备[9]

流动变电站

流动变电站是载有变压器、断路器等设备的特殊车辆,专门用于电力故障未及修复、自然灾害又或战争时临时使用。流动变电站相对上只有极低额定容量以降低重量,使其能符合路面要求[10]

设计

变电站之元素

变电站一般皆有开关、电力保护、变压器、控制器等设备[6]。在较大型的变电站中一般使用断路器来阻隔短路、重载及其他故障,小型变电站则可以使用自动开关保险丝以保护配电网络。变电站中亦有电容器、稳压器等确保电力供应符合要求的设备。大型变电站可以露天兴建再加以围封,亦可以建于大楼之中。小型用户变电站一般建于建筑物地面层或地牢,摩天大楼则会兴较高楼层再兴建变电站[2]。假若变电站不是位于地面,一般会加设若干辅助设施以方便接线及维修,例如吊机、变压器升降机、高压电缆槽(香港俗称「地线槽房」)等。

变电站亦需要设计特殊的接地系统,以确保故障期间的接地电位上升符合标准[11][6]。变电站发生接地故障时会引致接地电位上升,使变电站附近的金属对象或会与地面之间有极大的电压差,做成触电风险。故此,变电站的地底或会有特别设计的接地网,金属对象也会确保已经完全接地[11]

香港一处尚未完工的用户变电站,可见已安装的变压器和电子设备皆设于较高处,以避免轻微水浸时影响供电

电力工程学的目标为确保系统的可靠性的同时降低成本。变电站设计时应符合上述的目标,同时亦应容许日后扩展并提升容量[4][12]

选择地点

选择变电站的地点需要考卢许多因素。首先变电站需要足够土地以安装各种装备,亦需要提供足够净空距离以保证安全[4][11]。位于地面或地牢的变电站亦需要设置阻水闸或后备排水泵,设备若有可能则会安装于较高处以保证供电不会遭水浸影响[13]。变电站的地点应处于供地范围的中央,以避免远距离负载有过大的电压下降[4]。变电站亦需要上锁以确保无关人等不会遭到电力危害,而电力系统亦不会遭受破坏[4]

设计图则

设计变电站的第一步为准备该站的一线图,该图会简单地显示变电站所需要的变压器、开关和保护设备,然后工程师则可在该图的基础上再加上其他设备,最后再按既有的设备名单来设计变电站[5]

一般而言,输入和输出的线路皆会有开关和断路器,某些较简易的线路则或会只取其一。开关用于隔脱机路或仪器,某些开关容许于一般负载情况下打开,其他开关则需要断路器负责切断电流[11]。线路或仪器隔离后才可开始作维修或检查。线路发生故障而电流大幅上升时,电流检测变压器的电流会启动保护继电器,经计算后会推动断路器自动断开以阻隔故障,从而避免整个电力系统被连带崩溃[11]。输电过程中闪电与开关所做成的峰值电压会使绝缘体失效,从而破坏电缆以及其他设备。避雷器用于减少峰值电压所做成的危害。开关之后电缆会连接至总线,并经其再向其他馈线输送电力[11]。一般而言总线为一组三条,以合三相电力所需。

这一线图显示了一个半断路器的设计。

开关、断路器和总线的设计决定了该变电站的供电可靠性及成本。一些较为重要的变电站或会使用「一个半断路器」方案[11],以确保某一线路或断路器出现故障时不会严重影响其余线路,而维修断路器或总线的时候亦无需停止供电[11]。较简单的变电站则可能使用单总线设计以降低成本[12]

总线设计完成后即可使用变压器将不同电压连接在一起。变压器的选择亦会引致不同设计,例如油冷变压器需要加装灭火设备,其重量亦较高,未必适合于大楼高处的变电站使用[2]。当所有电力组件设计完毕后则可再为各设备规划其电子控制线路。

自动化

早期变电站需要工程人员于现场监察、操作及控制。随着电力及通信系统发展,电力网络多会创建一个统一控制中心通过通信设备遥距控制[2],从而加快故障时的控制并减少所需人手。早期的电力系统自动化使用了专用的铜制通信线,其后则有逐渐采用电力线通信微波通讯光纤等方式连接至变电站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2]。电力系统自动代是智能电网中的重要一环。

绝缘

若地方足够,各设备可以使用空气作绝缘。但若电压增加又或者空间不足,则需要使用其他绝缘方式,例如开关会设于密封管内,并加注六氟化硫(SF6)以提升绝缘性能[2]。其他绝缘方式包括绝缘油、纸、瓷、聚合物等[6]

结构

加拿大安大略省士嘉堡的一所配电变电站。该站修饰成一座普通民房以融入当地环境。其正门显示了一张危险警告牌[14]

一般而言变电站需留有信道以便维修[11],若变电站亦应留有足够楼底高度[15]。某些城市内的变电站则或会稍作修饰以融入当地环境[14]

参见

  • 高压直流转换站

参考数据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变电所
  1. EPR. (PDF). Electric Power - NRC. [2020-08-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3-08).
  2. . 香港电灯有限公司. [2014].
  3. (PDF). Jemena. Powercor Australia, Jemena, Australian Energy Market Operator. [2016-02-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9).
  4. 香港政府规划署. (PDF). 公用设施 - 规划署. [2020-08-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21).
  5. Stockton, Blaine. (PDF). USDA Rural Development.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2016-02-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9-20).
  6. John A. Palmer. . .
  7. Dutta, S.; Overbye, T. J. . 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Energy. 2012, 3 (3): 339–348. ISSN 1949-3029. doi:10.1109/TSTE.2012.2185817.
  8. He, Xiaoqiong; Guo, Aiping; Peng, Xu; Zhou, Yingying; Shi, Zhanghai; Shu, Zeliang. . Energies. 2015, 8 (9): 9915–9929. ISSN 1996-1073. doi:10.3390/en8099915.
  9. Randewijk, P.-J.; Enslin, J.H.R. 1: 360–366. 1995. doi:10.1109/PESC.1995.474836.
  10. Boyd, Dan; Rampaul, Glen. (PDF). IEEE Winnipeg PES Chapter. IEEE Power and Energy Society. [2017-10-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0-12).
  11. John, Alvin. . The 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 at St. Augustine, Trinidad And Tobago. [2016-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1).
  12. Donald G. Fink, H. Wayne Beatty Standard Handbook for Electrical Engineers Eleventh Edition, McGraw Hill 1978 ISBN 0-07-020974-X Chapter 17 Substation Design
  13. Baker, Joseph W. (PDF). DIS-TRAN Packaged Substations. Crest Industries. [2016-02-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2-05).
  14. Steinberg, Neil. . 2013-12-13 [2013-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3).
  15. CLP. (PDF). [2020-08-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3-01).

扩展阅读

R. M. S. de Oliveira and C. L. S. S. Sobrinho. .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2009, 51 (4): 9951000. doi:10.1109/TEMC.2009.202887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