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子野
生平
少时好学,任武陵王国左常侍,后为江夏王参军于南齐。
着史
当初,裴子野曾祖裴松之在刘宋时曾受诏续修何承天的《宋书》,未完成就逝世了。裴子野有志继承祖业,完成修史重任,因此撰写《宋略》。《宋略》初稿成于齐末中兴二年(502年),定稿完于梁初天监三年(504年)。[1]
他在《宋略.总论》中说:「子野生乎泰始(465-471年)之季,长于永明(483-493年)之年,家有旧书,闻见又接,是以不用浮浅。」两晋南北朝私家修史甚众,但沈约在齐代替官方修的《宋书》最为流行。裴子野观沈约《书》后,认为其繁琐,便删繁存简,「因宋之新史,为《宋略》二十卷。」,被人认为是「其敍事评论多善。」沈约见后感叹道:「吾弗逮也。」;当时的名士范缜读后,说:「弥纶首尾,勒成一代,属辞比事,有足观者」。
当时人将《宋略》与班彪《王命论》、贾谊《过秦论》媲美,惜已失佚,仅部份文章录于《资治通鉴》、《文苑英华》。裴子野为文叙事简捷,明畅易懂,作品大多质朴无华。《梁书》称“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宋略》主要论述刘宋兴亡,其议事论赞受到诸家的引用。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采用裴子野《论》十篇,如《论典签专恣之害》、《论仕途唯门户不问贤能之非》等,认同其论。
南齐中兴二年(502年),父裴昭明去世,裴子野辞官回乡,开始撰写《宋略》。
注释
- 唐燮军,〈也论裴子野的《宋略》〉,《史学史研究》2002年第3期(总107),页49-5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