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金铠

袁金铠1870年—1947年3月[1]洁珊兆佣,晚号佣庐盛京将军管辖区奉天府辽阳州(今辽阳市)人,清朝中华民国满洲国政治人物。

生平

其远祖于清初投旗,隶盛京礼部正黄旗。其祖、父均为目不识丁的地主,有田五十余

袁金铠十九岁中秀才,年二十补县学生员。肄业盛京萃升书院。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后,沙皇俄国乘机侵占东北,八国联军在逼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后,沙俄仍拒不从东北撤兵。奉天在籍士绅,纷纷办理团练,以维持地方治安,袁金铠参与其事,任郡北路保甲局总办。1904年,任辽阳州警务提调、辽阳巡警总局总董、督办清乡局参议。[2] 1907年,经鲜俊英介绍,袁金铠谒见盛京将军赵尔巽,因应答颇有条理,深得赵尔巽的好感,许之为辽东杰士。宣统元年(1909年),奉天谘议局成立,袁氏当选为谘议局议员。1910年,吴景濂当选为谘议局议长,袁金铠与孙百斛为副议长。从此袁金铠跻身于奉天大绅士之列。1911年5月,赵尔巽由四川总督锡良东三省总督,袁金铠以门生资格投入赵尔巽幕府,出任东三省总督署参议,深得赵尔巽的倚重,成为其心腹谋士。1911年向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保举张作霖,使张作霖受到重用。[3] 1928年6月,张作霖自北京出关,为日人炸死,辽吉黑热四省合组东北临时保安委员会,张学良为委员长,袁金铠任副委员长。1928年底东北易帜,1929年(民国18年)1月改组东北政务委员会任委员兼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议。1930年(民国19年),任监察院监察委员兼通志馆副馆长。由于张学良疏远袁金铠等旧派人物,故袁金铠的政治影响力渐失[4]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初,投靠日本,奉天地方自治维持会委员长(副委员长:阚朝玺)。满洲国建国后,1932年(大同1年)任奉天省政府最高顾问兼参议府参议[5]。翌年3月,任立法院宪法制度调查委员会委员。1934年(康德元年)5月,改任恩赏会议议定官。1935年(康德2年),任帝室大典委员会委员、尚书府大臣。1939年袁金铠七十岁生日,溥仪特赐匾联、福寿字和衣料、如意等,令袁受宠若惊,视为平生最大的光荣。1943年,袁金铠得下肢萎缩症四肢运动麻痹,辞去尚书府大臣,改任宫内府顾问官,并享受前官待遇,回辽阳原籍养病。1944年(康德11年)4月以患瘘症辞职。[6]

1947年3月病死于辽阳。[7]

著作

  • 『静远斋集』、『静远斋日记』、『奉省共和辑略』[2]
  • 1912年 - 『张仙舫运使哀挽录』、『东渡百一诗』、『明伦诗社课存』、『中庸讲义』、『诵诗随笔』
  • 1930年 - 『佣庐寿言』
  • 1934年 - 『佣庐文存』
  • 1935年 - 『佣庐日记语存』、『佣庐经过自述』、『瓮云绪语』

注释

  1. 《约法会议记录》作其1915年四十六岁,与《民国人物大辞典》所载的生于1870年,1947年去世,享年78岁相符。
  2. 约法会议秘书厅编,约法会议记录,北京:约法会议秘书厅,1915年,第75页。其中辽阳警务提调一职见于《民国人物大辞典》,而不见于《约法会议记录》
  3. 《伪满人物》,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56页
  4. 同上
  5. 徐友春主编『民国人物大辞典 增订版』作袁金铠此时就任奉天省省长。但是,刘寿林等编『民国职官年表』并没有袁金铠就任奉天省长的记载,同年3月满洲国建国之初,任奉天省长的是臧式毅。鉴于臧式毅已经于前一年12月就任奉天省长,故从后者之说。
  6. 山室信一『キメラ - 满洲国の肖像 增补版』85页。
  7. 赵夏山:《我所知道的袁金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消息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吉林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16页。

参考文献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袁金铠
  • 徐友春主编. .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3014-1.
  • 山室信一. . 中央公论新社中公新书). 2004. ISBN 4-12-191138-5.
  • 刘寿林等编. . 中华书局. 1995. ISBN 7-101-01320-1.
  • 约法会议秘书厅编,约法会议记录,北京:约法会议秘书厅,1915年
  满洲国
前任:
郭宗熙
尚书府大臣
1935年2月 - 1944年4月
继任:
吉兴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