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涣
生平
袁涣被任命为陈郡功曹时,郡中的奸吏都因袁涣而自行辞职离去。后来迁任侍御史。后被任命为谯县县令,但袁涣不应命。后来刘备领豫州牧,举袁涣为茂才。后来袁涣避乱江淮地区,被袁术征命。袁涣和袁术议论,袁术都不能反驳,令到袁术对他十分恭敬和守礼。后来吕布攻击袁术,袁涣前往跟随吕布,吕布要求袁涣写书辱骂刘备,袁涣拒绝,吕布因而大怒,甚至威胁要杀死袁涣;但袁涣始终面色不变,坚决不肯写,更笑着说:「我只曾听说过唯有德才可以羞辱人,未听闻过骂也可以。刘备若是君子,就不会在乎这些辱骂;若刘备是小人,则会回应,那到时被辱的就是这边了。而且将来若我为刘备效命,就像今天我为你效命般,一旦去了,我又受命辱骂你,这又可不可以?」吕布感到惭愧,不再强逼。
吕布被曹操打败和诛杀后,袁涣就跟随曹操。曾进言望曹操重视人民,以仁义治天下。曹操大感赞同,并任命袁涣为沛国南部都尉。后来曹操募民屯田,人民多数都逃亡,袁涣劝曹操顺从民意,不要强逼。曹操接纳,事后人民都欢喜。后来迁任梁国相。袁涣管治时都重视礼教,善待人民,后来因病离职时,人民都思念他。后来又被征召为谏议大夫、丞相军祭酒。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称魏公,创建魏国,袁涣改任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袁涣又建议曹操应使民知圣贤之道以便于管理,确保天下安定。袁涣于任官后数年后逝世,曹操非常伤心,并赐二千斛谷给袁涣家,一千因官法规定而赠,另一千是因交情而赠。
性格特征
评价
参考数据
《三国志·魏书十一·袁涣传》
- 《太平御览》卷513引《先贤行状》:蔡伯喈母,袁曜卿之姑也。
- 《s:续晋阳秋》:袁宏字彦伯,小字虎,陈郡人,魏郎中令焕六世孙也。祖猷侍中,父勗,临汝令。
《后汉纪卷二十九》周天游校注语:三国志袁涣传作「涣」,而许靖传作「焕」。赵一清曰:「例以曜卿之字,『涣』当作『焕』。晋书袁环传『焕之曾孙』,亦从火作『焕』。」王鸣盛曰:「义门何氏校云:『「涣」当作「焕」。今太康县有魏袁焕碑。』案:北平黄叔璥玉圃辑中州金石攷,陈州府扶沟县有魏袁涣碑。此县又有汉国三老袁良碑。方舆纪要云:『金石林加载太康县。』何氏因此遂以为在太康,但作涣甚明,不知何以云当作焕。惟是蜀志许靖传云,靖与陈郡袁焕亲善,且其字曰曜卿,则又似从火为合。且其父名滂,不应涣亦从水,未知其审。」按袁纪诸本均作「涣」,涣又是袁宏之六世祖,不当致误,且有袁涣碑为证,恐以作「涣」是。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