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林

袁林,又称袁世凯墓袁公林,为初重要軍事、政治人物,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及其夫人于氏的墓葬。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胜利路,目前建筑格局基本保存完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袁林
袁世凯墓铁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安阳市北关区
分类近现代建筑
时代1918年
编号7-1793-5-186
登录2013年3月

历史

袁林牌樓

袁世凱(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慰亭,容庵,河南項城人,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民国四年(1915年)预备改制称帝,但遭到广泛反对,于次年被迫退位,并于次年6月6日病逝。北洋政府根据其“葬吾洹上”的遗愿,委派河南巡按使田文烈赶赴安阳,“慎选堪舆,勘定吉壤”,“绘具详图”,“招商筑墓”。工程持续近两年,耗资70余万银元,建成后的墓园位于洹水北岸,占地近140亩。[1]

当时袁世凯长子袁克定欲称墓葬为“袁陵”,但大总统徐世昌对此反对,表示“项城生前称帝未成,未曾身居大宝,且已取消洪宪年号,如果采取袁陵之名,实为不妥。”并建议称为“袁林”。中国古代皇帝墓葬称“陵”,而圣人墓葬方称“林”,如“孔林”和“关林”,所以袁世凯墓被称“袁林”,又被指为僭越。[2]

1930年代,侵华日军在附近修建飞机场,陵区遭到破坏。1940年代末的国共内战时期,大军逼近安阳,国民党军队从袁林砍伐大量树木修筑工事。1952年毛泽东到此参观,指示“留着做反面教材”,使得袁林得以逃过“文革”劫难。改革开放后,当地政府将袁林整葺一新。1986年,被列入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建筑

1934年袁世凯墓楼牌
1934年袁世凯墓石人石马

墓园占地139亩,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布局以神道为中轴线,南北绵延约两公里。

最南端为一大照壁,采用中国传统的硬山顶、绿琉璃瓦规制,长六十余米,内侧满饰砖雕图案,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砖雕照壁。

照壁以北是神道,经糙石桥、青白石桥,有一六柱五楼冲天式牌楼。此牌楼为铁筋洋灰石子筑就,在中国陵墓建筑史上极为罕见。

牌楼两侧,汉白玉质的神道柱石像生相对而立。神道柱耸立于基座之上,高一丈五尺,柱身六面,满饰當時大總統所佩大勳章上之“十二章纹”[3]。石像生则独具时代特色,真人大小而略胖,装束为袁世凯执政时期式样,文官头戴平天冠,着祭天礼服,袖手肃立,仪态恭谨;武官着北洋军服,手握军刀,仪态威武。

袁林碑亭

向北为碑亭,面阔三间,亭内有石赑屃身负高达5.5米的墓碑。墓碑雕刻蟠龙数条,正面则镌刻徐世昌手书之“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

袁林景仁堂

碑亭以北为堂院,是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堂院大门面阔三间,单檐绿琉璃歇山顶,其门板上有七排七列的铜门钉,低于帝制的“九横九纵”级别。堂院由四合院式建筑包围,居中坐北朝南为景仁堂,用于祭祀袁世凯,堂内设供桌、灵位及袁世凯生前衣冠剑带;东、西配殿组成则作为官员的休憩场所,陈设相对简单。院内神道的中央,原来陈列着一座风磨铜鼎炉,但已遗失,唯有汉白玉的基座尚存。

袁林墓廬

堂院後即为墓庐。此处建筑颇具西洋风格,与前面的中式建筑形成对比。墓庐前是“山”字形铁门,镶嵌在罗马式白石柱间,铁门以浑铁铸成,上端各有一个八角徽章,徽章中心仍为十二章纹。墓庐圆形,以青石砌成,高8米、周长60余米。周围有十二尊石狮环绕,气势威严。

廟會

每年春節期間,袁林周圍要舉辦廟會。當地居民習慣於去袁林折柏枝,以祈一年“百病不生”。

參見

参考文献

  1. . 安阳市北关区人民政府. [2009-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03).
  2. 张宝申. . 北京晚报. [2009-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21).
  3. . [2019-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